正文 第12章 為什麼要按流程管理(1 / 1)

要想效益和效率同步增長,就必須解決一個核心問題,究竟是領導在起作用還是流程在起作用。日本豐田如此,中國海爾也是如此。海爾公司的CEO張瑞敏曾經總結過:“我慶幸我搞了流程再造,如果不搞,我跟科龍的命運一樣。”他搞流程再造的時候,在中高層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大家都不讚成,因為他們的權力受到削弱。企業不靠這些中高層,中高層的利益就會受到削弱。這其實就是一場較量,這一仗打下來是很不容易的!最後事情是靠流程在控製的,一定要完成這種轉換,沒有別的路可走。益力多有80人,但是隻有兩個管理人員,它為什麼能做到?它靠流程,自動按流程在走。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但這是一個方向。所以,對於一些中小企業的老板,不要寄希望於找一個博士、找一個在大企業做過的人,來完成你的“管事”。

所以,管人要靠領導,管事要靠流程。領導肯定是要的,但是不要依賴領導。

流程管理的作用,一方麵是通過對流程的規範、優化,以實現流程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對企業內部流程體係的梳理、優化,以實現企業係統效率的提升。最早開展流程管理研究的是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泰勒通過大量觀察發現,同樣做一道工序,不同的工人操作方法是不一樣的,效率也相差很大。於是他找到方法最優、效率最高的工人,記錄該工人的方法,並加以推廣,從而普遍提升了工序效率。第二次對流程管理研究有重大推動的是上個世紀初的汽車大王福特。福特有一次參觀肉聯廠發現,一頭整牛進去,經過一係列流水線式的宰殺、分解過程,到工廠的出口處,就是源源不斷的各種牛肉罐頭。他想,如果倒過來,用傳送帶的方式,把一個個零部件生產出來,然後集中組裝,不就有了一輛接一輛的汽車走出工廠嗎。於是,流水線生產方式誕生了,從而大大提高了製造業的生產效率。第三次對流程管理研究有重大推動的是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哈默博士,他認為,在信息技術推動下,對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再設計,就可以在諸如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方麵實現劇烈的改進——這就是“流程再造理論”,從而在全球企業界掀起了一場效率風暴。

如果說工序效率的提高,解決的是點效率的問題;流水線生產方式和流程再造理論的推行,解決的是線效率的問題。那麼現在,流程管理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則是企業的係統效率問題。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不自覺地患上“大公司病”,變得官僚、拖遝,部門之間扯皮、抱怨不斷,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係統效率,企業領導也深陷於內部協調而苦惱不堪。流程管理解決企業係統效率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是依據企業自身的價值鏈,識別、確定企業內部有多少個跨職能管理流程;其次是要對每一個跨職能流程進行梳理、優化、規範,理順跨職能流程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接口關係,以期解決企業內部工序效率和線效率問題;第三是依據企業的戰略規劃,理順、優化這些跨職能流程之間的接口關係,以優化、完善企業的流程體係,並體現流程體係的戰略導向;第四是在流程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企業的績效薪酬管理體係,為流程管理提供動力機製,從而真正解決企業的係統效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