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設定本身,蔣玉成覺得很不錯,珊珊沒什麼意見——難得的是琪也沒什麼異議。直到這裏為止,整個製作組內部的氣氛雖然不是十分和諧,但至少明麵上暫時還沒有什麼大的分歧。然而——
“以這些奇幻都市競技戰鬥元素做架構,融彙些本市的風土人情,將參戰方的各大學的梗埋進去,已經能寫成很好的故事了!”琪苦口婆心地勸道。蔣玉成知道,她自己的代表作《口袋少女》走的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敘事風格——得益於她自身強大的筆力,寫出來的故事也確實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至於後麵的部分···”
“後麵才是正文,才是重點!”餘寶晨激動地揮舞著雙手爭辯道——對於琪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她顯然十分不滿意,“這些正文,才是我們做這個遊戲的意義!”
琪用十分嚴厲的語氣提醒:“這個遊戲的意義是完成珊珊的願望···”
然而餘寶晨毫不讓步:“···既然如此的話,我們總得做個言之有物的東西,讓大家能夠印象深刻一點吧?!···”
蔣玉成自己也明白,餘寶晨肯定是不會滿足於琪的那種相對“正常”的劇情走向的。對於生神將而言,如果劇本不能開出智商機那種級別的深邃腦洞的話,那就是主體革命事業的重大損失···
原來餘寶晨設計的故事背景,是一個架空的,平行世界的中國。這個國家的紅旗在“皿煮茲有”中落地,帶路黨上了台,國家重新變成了半殖民地。至於這個地鐵殺,看起來不過是青年們的其妙遊戲,實際上卻是“皿煮”前軍方秘密研的大型自動化永備國防體係。
在國家覆滅,有組織抵抗被平滅之前,絕望的軍方抵抗派啟動了未完成的全自動化作戰指揮係統——“電子設備指揮網絡”,簡稱“電網”。這個係統的設計目的就是使國家在遇到突在核戰爭,指揮體係完全摧毀之後仍然具有動反擊的能力,因此也就有自己的人工智能。這個“電網”雖然被啟動了,但是它並未連接上自己的所有組件,也就沒法進行核反擊——所以它才要通過安排“地鐵殺”競技,以此來物色可能的人類助手,並且引導他們來進行各種活動,以此來將電網與其所需的各個組件通過互聯網聯係起來。
這個設定倒也算合理——按照餘寶晨的一貫作風,算是解釋了為什麼“地鐵殺”會存在。琪並未反對這些意見——她所反對的是接下來的部分:
按照餘寶晨的設想,男主最後成功地啟動了“電網”——但是“電網”本身是為打核大戰而設計的。結果呢,自然就是“電網”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目標信息,開始為核彈射井中的全部戰略核導彈加注燃料。最終的決定權最後交到了男主手裏,但是男主回想起祖國淪陷之後的各種亂象,果斷選擇了動核攻擊,一道道衝火柱從秦嶺和橫斷山脈的深處拔地而起····
“這種亂來的結局根本就不行!”
餘寶晨這個驚世駭俗的結局讓蔣玉成和琪都驚得呆住了,後者在反應過來的第一時間就表示了自己的反對。照這麼展下去,接下來自然就是世界核大戰,罪惡的舊世界徹底毀滅,男主跟女主在廢土中一邊種蘑菇養老鼠一邊迎來新的結局啊!
這···這也未免太腦洞大開了吧!蔣玉成腹誹道——不過,如果換個角度想的話,這樣的終末···似乎也挺帶感的嘛!世界毀滅之後,在廢土中撿瓶蓋的男主和女主···這樣的場景不得不讓蔣玉成回憶起了《Rerie》的某條線的結局,仔細想想的話,這個罪惡的舊世界,也確實有應該被毀滅的理由吧!何況照餘寶晨的解釋,地球的確是會遭到大災難,但是人類的技術並不會產生太大的退步···
“不行!這結局太中二了!”琪卻表示堅決的反對,“直接讓男主利用這些力量,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就算真的要跟時代背景聯係起來的話,那也應該是男主貢獻出了“電網”的力量,在新的革命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大作用才對!”
按照琪的設想,最後也不過是男主成為了英雄,犧牲了自己,推翻了新冥國買辦政權。結局的鏡頭定格在新建起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男主的名字被刻在了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