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的激勵機製問題(1 / 2)

淺析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的激勵機製問題

理論廣角

作者:李倩雯

[摘 要]公務員激勵機製是貫穿基層公務員管理的核心機製,是我國公務員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係到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和政府職能的發揮,也是公務員改進工作,謀求發展的重要環節。而民族地區的基層公務員,其激勵機製與其他地區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基於民族與基層這兩個點,總結出其激勵機製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改善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激勵機製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激勵機製

中圖分類號:F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281-01

一、 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激勵機製問題的提出和意義

公務員作為特殊群體,肩負著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這一群體對社會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而民族地區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其所麵臨的行政環境與其他地區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麵,民族地區都有自身的發展特性。如何完善公務員的激勵機製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受到國內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的公務員在一定程度上是維護民族地區經濟健康發展,政治持久穩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充分認識到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激勵機製的影響,是調動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前提。

而公務員激勵機製是貫穿基層公務員管理的核心機製,是我國公務員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係到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和政府職能的發揮,也是公務員改進工作,謀求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 民族地區現行公務員激勵機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經濟落後無法提升物質激勵的作用

少數民族所在地多為深山地區,位置偏僻,經濟不發達,如都安瑤族自治縣以及融水苗族自治縣的鄉鎮地區普遍較貧困,每一年都會評上貧困縣。

我國公務員的獎勵製度的普遍特點是:重精神獎勵、輕物質獎勵。很多地方和單位獎勵先進的辦法都是用獎牌、獎狀、證書之類的精神獎勵,很少有物質獎勵。特別是有的地方想用物質獎勵,且不說政策規定不能太高,就是地方財政吃緊也是一大障礙。對於民族地區來說,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麵:一是民族地區基層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以廣西的六也鄉為例,據調查訪問,六也鄉政府的財政收入隻能夠給公務員發工資,甚至有時候要靠國家撥款才可以維持政府的運轉,鄉政府工作環境亦是極其簡陋,隻有幾張桌子與椅子拚湊起來的辦公桌以及老舊的僅有的一兩台電腦和打印機。這樣的經濟條件勢必給公務員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同時政府沒有多餘的資金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激勵,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調動工作的積極性。二是民族地區地處深山信息暢通不足甚至處於封閉狀態。導致政府注入的年輕血液少,領導層創新不足因循守舊。因此,無論經濟條件是否滿足也無法將物質激勵很好的發揮,局限於精神獎勵的層次。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的物質激勵無法得到很好的運用。

2.2 精神激勵流於形式

我國一直注重公務員的精神激勵,對於物質方麵的供給不足。但由於公務員一直被擺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給人潛意識公務員是不需要進行物質激勵的。一開始公務員處於高度工作熱情中,由於沒有物質獎勵時間一長就對於自己的工作產生疑問,同時精神激勵僅限於頻繁開一些會議傳達上層精神很容易讓他們產生疲憊的心理。

在民族地區,從前受到傳統經濟體製的影響生產力水平低,經濟落後,這就決定了對公務員的激勵就不能以物質為主,而應以精神為主。但是到了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仍然隻是局限於表麵化、形式化的精神激勵在某一程度上扭曲了公務員對精神激勵的認識,產生了負麵影響,公務員隊伍的精神麵貌難以有較大改觀。目前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一種利益經濟,每個主體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它所體現的這種精神實質必然要反映到公務員的激勵機製中,僅僅強調精神激勵,就會弱化激勵的效果。

2.3 績效考核措施不當

績效考核是激勵的重要手段,考核結果是人員獎懲、職務升降、工資增減、培訓和辭退的依據。隻有建立完善的獎罰分明的考核製度,才能對公務員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