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中職《機械製圖》的教學探究(1 / 2)

對中職《機械製圖》的教學探究

教育時空

作者:馮家鐸

[摘 要]《機械製圖》是中職機械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其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及繪圖與閱讀機械等的能力。所以對於學習機械專業的同學來說,如何學好《機械製圖》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本文針對該如何更好地教授這一門課程進行探究,篩選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更好、更容易地吸收這一門課程。

[關鍵詞]機械製圖 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113-01

一、激發學生對該課的求知欲及學習興趣

《機械製圖》是一門理論性及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對於基礎相對薄弱及沒有實踐經驗的同學來說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吃力,容易使同學對其失去興趣。話說得好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我們該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學習的興趣呢?

1、首先,在講課之前要讓學生知道所學課程的意義,在上課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及討論,最後以每小組派代表方式回答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及培養自學能力。以課程的特點、內容及用途,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新奇感,令其感覺到這一門課是有東西可學的,是值得去探索的。再來就是組織織學生到實習工廠參觀或者進行專題講座,以此調節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製圖課程自覺性、主動性。學生對課程有了興趣才會將課程學好。同時讓他們了解到學習《機械製圖》對其以後的技術及職業生涯的影響,任何機械設計與製造人員,如果缺乏繪製與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就無法從事技術工作,比如在進行工具生產時,看不懂圖,就無法生產零件。

2、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除自身要有淵博的知識外,還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性格上的特點,在給學生講課時要循循誘導,把教學的過程精心設計成“教”與“學”雙方創造性勞動的過程,把教學的內容進行反複整理加工,充分把握好重點和難點,運用直觀、生動的方法組織教學與解決問題,多與學生互動溝通,而不是一味地灌輸。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慢慢去發現與掌握其規律,在積極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思考、認真分析,提高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完尺寸的標注之後,可以設置一個尺寸改錯題讓學生上講台在黑板上更正;組合體讀圖可設計一些多解題讓學生思考;可以指導學生動手製作模型等。讓學生參與到其中,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提高學生求知欲。

二、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也逐漸運用到教學中去,以往教師在課堂上經常要書寫大量的板書,畫大量的圖,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導致老師與往學生不能進行充分的交流。而多媒體教學的出現能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以及音像資料等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中有機結合,在教學比傳統方式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逼真。使得以往無法使用傳統教學講清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易懂、直觀。這樣不但優化了教學過程,降低了教師課堂板書的時間,也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同時教學獲得更大的效率。例如,在《機械製圖》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采用PPT課件或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學,在上課過程中適時地穿插於教學之中,與模型、示教板相結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把許多文字教材表達不清楚的內容,通過教學對象的本質特征,把細致入微之處,關鍵轉變點充分突現出來,學生容易接受,也提高了學習內容的短時記憶容量。使得視覺、聽覺、角覺多種知覺係統協同參與學習,有助於知識獲得的精確和完善性,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