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工程》考試模式改革與實踐
教育時空
作者:羅瑋等
[摘 要]工科課程《發酵工程》傳統的考試方式存在諸多弊端,本文從考試形式,考試內容等方麵對該課程考試模式進行了深入思索,並進行多年的改革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發酵工程 考試模式 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102-01
考試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測定教學質量和評價教學效果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考試能有效地了解和考察教學效果,有助於加強教與學的針對性。《發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的學科平台課和核心課,是這些專業知識架構中最重要的一環。進行《發酵工程》考試改革,對於推進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學效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當前《發酵工程》考試存在的問題
《發酵工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涉及到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以及化工原理等多學科,同時其應用性和實踐性也很強,但是目前的考試設計從認知、形式到內容都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1)對本課程考試作用的認識片麵化,以分數高低為價值取向的人才觀、教學觀未能改變。近年的考試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試結果分析,對某個年級、某個專業、某些課程考試情況組織分析,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明確高校考試的另一重要目的—掌握教學情況,改進教學方式。在新形勢下,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考試的服務和促進教學的目的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考試促進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必將成為大學生能力培養必不可少的環節。
(2)該課程考試方式單調,不能全麵發揮考試的功能,影響教與學的積極性,具體表現為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多,口試、專題討論及其他方式少;理論知識考試多,能力、素質考察少;總結性或終結性考試多,過程性考試少;標準化考試多,綜合性考試少。這種單調的考試方式,既不能準確反映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無法準確考查出學生的真實能力和素質,更窒息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創造能力。學業成績評價單一化,缺乏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辦法,基本上是“一考定終分”。強化了一次性考試的作用,造成學生對平日學習的忽視,隻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缺少對平時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評價,沒有把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自覺能動性體現出來,助長和導致了“考前突擊”,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抹煞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求異思維的表現。
(3)考試內容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測量和評價。考試注重對認知目標領域的前三個層次即知識、領會和運用的測查,卻忽視對其後三個層次即分析、綜合和評價的測查。亦即考試內容重知識,輕能力。考試內容局限於“教材所述”和“課堂所述”,多是知識導向性的,注重的是教材和課堂教授知識的再現水平,而忽視了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考查。測查目標層次低,是造成目前生物工程類大學生素質不高、工作能力不強、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發酵工程》課程考試改革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