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Rtk的基本原理:Rtk技術采用差分Gps位置差分、偽距差分、相位差分3類中的相位差分。這3類差分方式都是由基準站發送改正數,由流動站接收並對其測量結果進行改正,以獲得精確的定位結果。Rtk的工作原理是將一台接收機置於基準站上,另一台或幾台接收機置於流動站上,基準站和流動站同時接收同一時間、相同Gps衛星發射的信號,將基準站所獲得的觀測值與已知位置信息進行比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後將這個改正值及時地通過無線電數據鏈電台傳送給流動站,以求得流動站較準確的實時位置。流動站可處於靜止或運動狀態。數據采集與處理:90年代初,Gps資料由單點采集過渡到連續采集。使Gps技術的應用向前邁了一大步。地震資料處理的方式基本適用於Gps資料的處理。
為了更好地將石油地震的先連技術進到Gps領域,一些公司之間開展了合作。比如,1990年後ssi公司與地震圖像軟件公司(sisl)達成協議,ssl公司按地震資料輸出格式設計puiseekkoGps係統將sisl公司開發的地震資料處理軟件用於Gps資料的處理。這些軟件包括各類濾波、反褶積及資料顯示等。據ssi公司1998年底披露,該公司即將發行改進軟件ekko三維2型軟件。采用2型三維軟件,用戶可以在方便的條件下試驗下述不同軟件的組台處理,以便提高數據的市體特征。該三維軟件包括去頻率顫動、噪聲濾波、背景清除、包絡線和偏移。透射法取得的資料必須經過處理才能顯示成解釋所需的資料。ssi公司於1997年開發出可用於將Gps透射資料變換成可用於解釋圖像的軟件。實施步驟包括:原始資料編輯和歸類、采集波至、利用美國礦業局的地震層析軟件對資料進行層析成像處理,繪製速度、衰減及波傲圖件以及圖像處理等。和數字模擬研究而對Gps資料解釋研究不夠的現狀,雷林源提出了與Gps資料解釋工作有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一些基本問題的求解。提出的基本問題包括電磁波在地層中傳播的波阻抗:地層分界麵上電磁波場強的反射與透射係數;地層中電磁波速度和反射波的相位以及Gps探測深度等。
四、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加強地調項目的原始創新,下大力氣抓精品,加快成果轉換;加強項目運行全過程的科學管理,搞好前期論證和總體設計:加強人才隊伍培養,用現代科技推動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加強地調基地建設,注重水工環地質調查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開展專題性戰略研究,完善水工環地質調查部署。召開全國綜合性水工環地質業務研討會,分別組織地區水工環地質調查聯席工作會議。廣泛掌握各地社會經濟發展對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需求,了解國家有關環境、水資源和防治災害等方麵的基本政策和規劃,了解不同地區存在的地質環境問題,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科學部署水工環地質調查。
五、結語
在水工環地質中對GpsRtk技術的采用,已經得到了很好驗證,可以一步到位外業的測量,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對外業工作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從而縮短整個測量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簡化外業工序和迅速完成也可以使所有的後續專業工序更快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