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業績效的測量
衡量企業成長狀況以及企業家戰略能力對企業成長的影響是以績效指標作為參考的。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企業一般不願意透露自己的真實經營績效。所以,為了測量企業績效,這裏借鑒Man(2001)、賀小剛(2006)的處理方法。用投資有效性、業務成長和相對績效三種指標來間接測量企業市場績效。其中,投資有效性反映的是企業盈利能力,它包括投資回報滿意程度、淨利潤滿意度;業務成長反映的是企業的未來成長潛力,它包括流動資金增長、營業額增長、市場占有率;相對績效反映的是與同行相比本企業的績效,它包括與同行相比的投資回報率、與同行相比的淨利潤增長率、與同行相比的營業額增長率。
三、相關控製變量
本章是通過研究企業家的關鍵活動、行為過程,以探討該行為過程中企業家所表現出的戰略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邏輯關係,所以,需要獲取一些比較重要的因素作為研究模型中的控製變量,如企業家的年齡、學曆和前期的工作經驗等;還有一些企業的背景特征,以探討不同企業背景下企業家戰略能力對企業的作用機製。具體包括以下方麵。
1.企業家的個體特征
(1)企業家的年齡,包括當前的年齡和創業時的年齡。
(2)性別,以分類變量表示。
(3)教育水平,分為三檔,即高中以下、大專到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4)工作經驗及創業經驗,以分類變量表示,即“有”或者“無”。
(5)工作努力程度,以每天的工作時間進行測量。
(6)目前所在的職位,本章分為五類:總經理、董事長、總經理兼董事長、副總經理、其他。
2.企業背景特征
(1)企業壽命,直接由填寫者填寫公司的成立年份,然後倒推。
(2)公司股權性質,將其分為:個人獨資、合夥或者私營有限、國有獨資或控股、外商投資、集體。
(3)企業規模,以員工數量來表示。
(4)企業所處的行業。本章參考了中國上市公司的行業分類法,包括:信息技術;批發和零售貿易;電子;機械、設備、儀表;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皮毛;醫藥、生物製品;石油、化工、塑膠、塑料;金屬加工;房地產;建築業;其他。
(5)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以“無多元化”、“相關多元化”、“非相關多元化”來衡量。
(6)是否為高科技企業,以分類變量測量,即“是”或者“否”。
四、探測性問卷的內容安排
上述各種變量的測項,包括企業家戰略能力、轉型經濟、企業績效以及其他關於企業家個體特征和公司背景特征的資料,形成了一個探測性問卷,所有的內容都安排在4頁A4紙大小的紙麵上。其中,企業家戰略能力變量采用了7分製Liketer式量表,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轉型經濟也是采用7分製Liketer式量表,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以反映問卷填寫者所在企業麵臨的環境背景;企業績效分別采用5分製Liketer式量表,以“‘非常不滿意’——‘非常滿意’”來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采用5分製Liketer式量表,以“‘明顯較低’——‘明顯較高’”來反映企業與同行相比的相對盈利能力;采用6分製Liketer式量表,以“‘正在下跌’——‘迅速上升’”來反映企業的成長潛力(同時以六類定距值來測量企業的營業額增長速度)。
在安排企業家戰略能力和轉型經濟的具體測項時,本章是按照同一能力的所有因子排列在一起的方式進行排序,這樣有利於節省答卷者的時間,同時也利於問卷填寫者更好地理解問卷的相關內容。在問卷的抬頭說明了問卷調查的目的,在問卷的末尾留下了一項主觀題,以便於填寫者能夠提供有關企業家戰略製定、戰略執行、戰略變革等方麵能力的一些補充建議。
探測性問卷的發放對象、數量和流程同於第四章所分析的企業家戰略能力的測量,這裏就不再重複介紹。直接給出統計解釋和結果。
第一,本次探測性問卷分析的結果並沒有發現測項均值太靠近一端的情況(轉型經濟和企業績效的均值都在2.7059和5.2941之間),不過單就變異值而言,企業績效的8個測項中的6個在1以下,這主要是初試問卷中對績效這部分內容的說明不是很清楚,尤其是有關相對績效這部分,這部分內容需要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