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苦中作樂(1 / 2)

在交通、通訊條件極其落後的古代,戰爭、特別是規模宏大的大兵團會戰,就更需要嚴格的遵循著預定的戰略計劃。當然,無論任何時代,也都存在著憑借著將領的超凡洞察力、發現超出於預訂戰略計劃之外的絕佳戰機的情況。但就總體而言,所謂‘一招失、滿盤輸’;因受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製,在一般情況下根本就難以隨機做出適當戰略調整的古代戰爭中,也就使‘必須嚴格的遵循預定的戰略計劃’顯得尤為重要。

就這場漢胡、兩族之間所爆發的大戰後期演變來看,雖然因開戰之初誤中群胡的詭計而大漢出現了全麵的被動局麵,但大漢憑借著雄厚的實力、綿長的後勁兒,其實自援軍從朔方、五原兩路兵進塞外始(如果不出現太大的意外、比如被群胡擒住漢宣帝本人等),就已經基本上注定了這場大戰會在雙方均以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猶未盡狀態下不得不畫上句號。

何況,漢軍隨後兵進大漠的大軍統帥,還是分別是由人老成精、老謀深算的老霍光和張安世來出任。也許這二位在銳氣和創意上要顯得有些不足;但在沉穩和謹慎上,卻也難以讓他們出現少許的失誤。另外,在漢軍的決策集團,後期還必將加入一貫秉承著‘窮寇勿追’的原則、占點兒便宜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的後將軍趙充國。因而,想讓後援的漢軍出現稍許急功冒進的戰略失誤亦不可得也!

再加上漢軍是出塞作戰、先期還讓群胡占盡了優勢,漢軍扭轉戰局上的總體頹勢已經是竭盡了全力,再想有所斬獲已經顯得有些力有不逮。因而,雙方最後不意猶未盡的休兵罷戰又能如何?

還是因交通、通訊等條件的落後,以及在對自然事物認知上的粗陋,讓以匈奴左大都尉郅支為主將的追趕漢軍田順所部殘部的群胡鐵騎、完全的弄明白出現的意外詫事,亦會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看、查問。因而,也就在群胡鐵騎被耽擱、滯留的多半日時間裏,漢軍田順所部的殘部也就徹底的甩脫了大股群胡鐵騎的追殺,以一種絕對的疲軍狀態艱難地跋涉在撤回漢境的路途之上……。

雖然田順所部恍若大漢軍旅突擊前鋒一樣、是推進到落日大草原最深處的一支漢軍,但由於撤軍的路線是選取在一大一小兩處戰場的夾縫之中。因而,甩開了由匈奴左大都尉郅支所統率的背後追擊的群胡鐵騎之後,撤軍的半途也就再沒有遇到過數量、規模較大的群胡鐵騎的半路截擊。

撤軍的路線說是選取在了兩處戰場的夾縫之中,實際上也僅僅就是個比喻而已。分別各自展開進擊、絞殺、圍追、堵截等各種戰術波詭雲譎的更替、變幻著的兩處漢、胡兩族交兵的主戰場,實際上真正相距的距離也要在百餘裏。因而,作為戰略緩衝區間的兩處戰場的夾縫之中,卻仿佛真空地帶也似的均無雙方的重兵囤積、遊弋。

當然,相隔百餘裏曾經、或正在進行著雙方軍旅大規模的爭奪、絞殺,也不可能真正的做到中間地帶就完全的是‘雙方各自的兵將絕跡’。漢軍田順所部的殘部在撤軍的途中,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雙方各自的遊騎、斥候、敗兵等,但這畢竟也已經是癬疥之疾,根本就無礙全軍的回撤進程。反而是因相繼遇到了一些漢軍其他各部的斥候和收攏到一些其他各部的潰兵,使漢軍田順所部的殘部更進一步的明確了撤軍所應該行進的準確方向。

大致感覺已經甩脫了背後的追兵以後,田順所部的殘部也隻是略微停頓的稍稍進了些已經極度匱乏、殘存數量有限的食物,兵將們就又邁開了恍若‘灌鉛了’也似的麻木雙腿、驅策著鬃尾皮毛肮髒得都失去了本色的羸弱馬匹、全軍整體完全是一副‘甩頭耷拉角’的低靡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