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人民幣之國際化(2 / 2)

(二)增加人民幣穩定性,減少不確定性,降低彙率波動風險。

中國現在已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彙率風險的降低使我國進出口商都可從中獲益。這將有利於促進中國對外經濟的健康發展,提高中國國際金融競爭力。人民幣國際化也可減少中國對美元等其他國際儲備貨幣的需求,有助於降低中國的外彙儲備規模,從而減輕高額外彙儲備的壓力。

(三)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人民幣成為了國際貨幣就可以部分的參與國際金融資源的配置,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與影響力也會隨之增加,這對於提高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至關重要。

同時也應該認識到貨幣的國際化將對本國經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必然掩藏了一定的風險。

(一)首先,將麵臨“特裏芬難題”( Terffin paradox)。

什麼是特裏芬悖論?就是指貨幣提供國際流動性與其彙率穩定性之間的矛盾權衡。當時就出現了對美元的信心危機潮。國際上普遍以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導致美元不斷流出,對美國來說就必須是保持長期的貿易逆差,這樣彙率就無法保持穩定;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前提就是須保持美元的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順差國。如此便形成了一個悖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在所難免也會遇到這個難題。

(二)宏觀調控的難度將加大。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之後,就會有大量的人民幣在國際上流通。人民幣的流入或流出境內,都將增加或者減少國內的貨幣供給。這就有可能擾亂中國國內貨幣政策,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效力的發揮。

(三)人民幣升值的信心危機。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過程中一般都會伴隨著一定的對外升值。對貨幣發行過來說,持續的,大幅度的處於升值狀態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對外貿投資及進出口企業的影響尤為顯著,而且我國持有的大量外彙儲備也會由於升值的原因遭受巨大的儲備縮水。

終上所述,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利弊兼有,風險與收益同在。但總的來看利大於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的迅速提高,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性正在穩步推進,以及區域性合作項目中人民幣的使用。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應以其帶來的最小負麵影響為前提,不斷地進行利弊比較,積極地推動這一進程。(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若穀 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9

[2]鄒平 鄭會榮 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研究 當代經濟 2011(11)

[3]高海紅 餘永定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與條件 國際經濟評論 2010(1)

[4]曹遠征 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市場 中國市場第3期

[4]王思程 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若幹思考 現代國際關係 2008(8)

[5]李偉軍 人民幣國際化條件 新財經 金融資本 2011

[6]王惠 趙亞平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的回顧與思考 經濟問題 2013(1)

[7]黃梅波 熊愛宗論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和機遇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 11卷第二期

[8]曾艾伶( 西南財經大學)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分析 東方企業文化 2010第 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