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垃圾官兒”李友昌(1 / 2)

“垃圾官兒”李友昌

人物聚焦

作者:修曉麗

先後在公園、園林所、城建局、環衛處工作過的鞍山市立山區環衛處黨委書記李友昌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他先後獲得“全國環衛係統十大傑出人物”“遼寧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連續3年被評為鞍山市勞動模範,連續兩屆當選市人大代表,2014年,被鞍山市委授予“走群眾路線的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當記者采訪他的時候,李友昌笑著說:“我就是個城建老兵——‘垃圾官兒’!一輩子離不開這條‘道’了!”

“出家”的團支部書記

1980年,李友昌當上了立山區孟泰公園團支部書記。一次,他想組織團員搞活動,可沒有經費。計劃經濟時期,團員每個月交一毛錢的團費,一年都不夠搞一次活動的。

公園領導說:單位都沒有錢,哪裏有經費給你撥?除非你能創收,就給你們團支部提成。領導這句話,讓李友昌動心了。他向公園領導立下軍令狀,帶領團員青年搞創收,成功就給團支部提成,不成功自己不要半年工資!

就這樣,李友昌帶領31名團員青年上山了,他們來到了千山。那時,千山剛剛修複開放,門票才5分錢。全國各地的遊人蜂擁而至,僅“無量觀”景點每天就有數萬名遊客。

李友昌看準了這個商機,在山上租了一個簡陋的小門市房,批發汽水、麵包和賣印有“千山”字樣的背心、拐棍、手絹等紀念品,組織部分身體好的青年每天往返兩趟爬上“天上天”(千山北溝最高處)景點賣汽水,每瓶可以多賣兩毛錢。李友昌還號召女青年回家向媽媽學煮茶葉蛋來賣,千方百計搞創收。

山上太苦了,漸漸地,青年們都以各種理由不去了,最後,就剩李友昌一個人在堅守。為了在租期內把存貨賣完,他天天守在山裏。白天還好,到了夜晚,山上狂風呼嘯,淒厲的響聲讓他睡不著。有人到單位來找他,一個青工開玩笑地說:“俺們團支書到千山‘出家’了。”

就這樣,半年過去,李友昌扣除人吃馬喂,淨獲利5萬餘元。5萬元在上世紀80年代是個什麼概念?有一萬元就可以當萬元戶,開現場會了。當又黑又瘦的李友昌把結算後的5萬多元交給公園領導的時候,大家驚歎不已。

就這樣,孟泰公園團支部聞名全區,第二年,他們被評為優秀團支部並升格為團總支。

修建隊來個“新學徒”

李友昌的名字在全區青年口中成了“傳奇英雄”。25歲那年,他被區裏破格任命為園林所工會主席、副主任,不到兩年,又被任命為孟泰公園主任,27歲的他成為立山區最年輕的正科級幹部。

孟泰公園是立山區最大的自然公園,依山傍水,風景秀美。上任第一年,公園要修建群芳園。群芳園是仿古建築,很多老公園人心裏都沒底兒,可李友昌一口應承:我們幹,還要幹得最好!話說出去了,究竟怎麼幹,他心裏也沒有譜。可李友昌就認一個理:隻要用心,沒有幹不成的事。

當時,承建這個工程的是鞍山唯一的仿古建築隊,隊長姓關,82歲了,大夥都叫他“老關頭”。工程隊進駐的當晚,就來了一個幹零活兒的學徒,老關頭開始不收,那個學徒就軟磨硬泡地說:自己不要工錢,就為和老關大爺學點手藝。就這樣,這個背著行李住進建築隊工棚的新學徒和工程隊的人員一起吃住,一起勞動,大夥都叫他“小李子”。

一天晚上,分管城建工作的立山區副區長馬玉芳信步來到公園,想看看工程進度,她突然發現了和工程隊的人坐在一起“侃大山”的李友昌,感覺很奇怪,就問他怎麼在這裏。李友昌馬上跑過來悄悄地對馬玉芳說:“我在這‘臥底’呢,他們都不知道是給我幹活兒。這樣,我一邊學門道,一邊監工,可以保證質量和工期。”馬玉芳看著灰頭土臉的李友昌,深深地感動了。她沒有說破李友昌的身份,隻是小聲叮囑:注意身體。

就這樣,群芳園如期建成了。不久,為了方便居民登山鍛煉,區裏決定修一條上山的石階路,因為涼亭山上滿是槐花,就取名為“槐香徑”。方案一出,區委書記李保安就拍板說:“讓李友昌去安排做吧,我們不用多操心了!”大夥有些疑問,李保安就把馬玉芳“夜訪公園,李友昌臥底”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公園的園林建好了,上山的小路修好了,李友昌又開始琢磨新點子。他想:公園裏沒有動物,那叫什麼公園啊?於是,他千方百計以最小的公園主任身份參加了全國動物調撥會議,到黑龍江、齊齊哈爾、紮龍自然保護區調撥來丹頂鶴、赤麻鴨、一對大黑熊,還有十幾隻廣西猴,為了節省經費,他和動物一起坐大悶罐回到鞍山。有了這些動物落戶,公園活了,來公園的人多了,公園的收入也多了。

環衛“垃圾官兒”

1988年,36歲的李友昌被任命為立山環衛處主任兼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