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姓心目中的“最美鄉村教師”(2 / 2)

到學校的山路中,有一段是長400餘米的陡坡。遇到下雪天,高鳳祥必須帶著工具,除一除雪方可行進;趕上雨天,他要一邊推車爬坡,一邊留神腳下。盡管倍加小心,意外還是發生了。2007年12月4日清晨,前夜的一場中雪後,已經騎壞3台自行車、1台摩托車的高鳳祥,騎著自己的第二台摩托車堅持趕往學校。在一處下坡路段,裹著厚厚棉大衣的他在轉彎時不慎滑倒,小腿斷裂骨折。學校給了高鳳祥一年病假,他隻休了3個月,就讓家人把自己送回學校上課,吃住在學校,幹脆以校為家了。“當時,我正帶初三學生,學校又缺數學老師,可不能把學生的課程耽誤了。”怕影響教學,本該一年過後取出的固定鋼板,在高鳳祥的腿裏一直留到了現在。

另一次意外摔倒,留給高鳳祥的“後遺症”是右手無名指再也無法伸直。老伴心疼地說:“老頭子太倔了,隻要多休息些日子,也不至於落下這樣的殘疾!”其實,在那些兩頭摸黑的寒冷冬日裏,高鳳祥到底摔過多少次跟頭,他自己都記不清了:“沒大事兒就不說,怕老伴擔心啊。”殊不知,整日擔驚受怕的老伴也不知偷偷掉過多少眼淚。

質樸的山村孩子不善表達,可對自己家長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們的老師像父親”“老師走很難走的路來給我們上課”……

“兩個首屈一指”:偏僻小學創奇跡

“山裏的孩子求學不易,不少都是幾裏、十幾裏地趕路。”為了把自己擔負的數學課講好、班主任工作做好,當時還是台吉小學教師的高鳳祥一麵向老教師求教,一麵擠時間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書籍,不斷揣摩教學方式方法,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大膽實踐,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所講的課程深受學生們的歡迎。無論多忙多累,他都會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每一個學生的作業。他的教學成果很快便體現在了學生的成績單上:1976年,在全鎮小學六年級數學競賽中,高鳳祥所帶的班級榮獲團體成績和個人成績“雙第一”,全鎮教師都特別吃驚:“一個那麼偏僻的小學,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成績?這真是奇跡!”

在高鳳祥眼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班裏有一個男生因母親早逝,平日裏十分邋遢,同學們都嫌他又髒又臭,叫他“傻子”“小瘋子”。高鳳祥就在辦公室裏給他洗頭、擦身,還給他從裏到外買了新衣服,督促他保持衛生,鼓勵他和同學們融合在一起,享受大家庭的快樂與幸福。初中畢業後,曾經的“小瘋子”報名參軍入伍,如今已在部隊榮立三等功兩次,被部隊批準為“誌願兵”。

學生崔誌強是個異常頑劣的孩子,同學們見了他都遠遠地躲開,老師們提到他也很頭疼。但在這個“小魔王”的心裏,全校隻有一個老師讓他信服,那就是高鳳祥。有同學問他:“高老師一點兒也不嚴厲,你這麼‘厲害’咋就服高老師?”崔誌強不好意思地回答:“高老師對咱們多好呀,我就服他!”原來,崔誌強和高鳳祥住在一個村屯,高鳳祥主動在上下班路上和他搭伴兒,邊走邊嘮心裏話。天長日久,高鳳祥和風細雨般的教誨令原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的“小魔王”,也變得知書達理了。

家住台吉村四家子屯的學生孫誌國,自幼父母離異,母親患有精神疾病。平時家人都用鐵鏈子鎖上他,直到8歲他才會說話。這個特殊的孩子一上初中就引起了高鳳祥的注意。了解情況後,高鳳祥耐心地教導他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堅持在他讀初中的3年裏,每周一用摩托車把他帶到學校住校,每周五再用摩托車帶著他回家,讓他從特殊的生活環境裏走了出來,慢慢變成了正常人。畢業後的孫誌國長大成人了,從一個被鐵鏈子鎖了8年的小“啞巴”,成了一個能寫一手好字、自食其力的人。

孫桂玲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女學生,因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幾度讓她輟學。“我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那段時間,下了班,奔波幾十裏山路回到家的高鳳祥,不進家門直接跑到孫桂玲家,做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經過十幾次不懈的努力,高鳳祥終於說通了孫桂玲的父母,讓孩子回到了她喜愛的校園。

發生在高鳳祥身上幫助學生、關心學生的事例不勝枚舉。而今,深受學生和家長們敬慕、喜愛的高鳳祥即將退休。“他永遠都是我們心目中的‘最美教師’!”鄉親們眾口一詞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