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創機製。2014年,我省繼續把扶貧開發作為全省重點民生工程,加大力度,推進扶貧機製創新。一是提高扶貧開發精準度。明確要求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必須堅持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各項扶貧措施直接瞄準貧困戶,確保幫扶項目到戶、幫扶資金到戶、幫扶措施到戶、幫扶效益到戶。省扶貧辦製定了《遼寧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明確了建檔立卡工作目標與要求,開展了建檔立卡工作試點。目前,我省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認定工作已經完成,對219萬貧困人口進行了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基本實現了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微機檔案管理。二是積極落實駐村幫扶。為了進一步幫扶貧困村實施扶貧開發,健全駐村幫扶機製,我省決定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實現對1790個貧困村的全覆蓋。駐村工作隊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建檔立卡,製定幫扶規劃,組織項目落實,協助基層組織建設。目前,省直機關駐村工作隊已經全部到位。為了規範駐村幫扶工作,省裏正在完善駐村幹部管理製度,建立駐村幹部檔案,組織駐村幹部集中培訓,明確駐村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掌握駐村工作方法。同時建立考核獎懲製度,對駐村工作成績突出的幹部,列入後備幹部進行跟蹤培養,駐村期滿後優先安排到重要崗位。

探索扶貧新路徑。一是加強財政專項扶貧管理。我省始終嚴格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堅持省財政扶貧資金直接下達到縣,實行縣財政專賬封閉運行。扶貧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財政部門負責項目資金撥付和報賬管理,從源頭上防止了擠占挪用扶貧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今年按照中央要求,我省結合實際修訂了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和規範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扶貧項目由縣自主確定,建立項目庫,縣從項目庫中擇優確定項目實施。項目資金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縣,省、市將主要精力放在資金監管上。在資金項目管理上,按照省預算績效管理有關要求,對省本級安排的各專項扶貧資金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並適時檢查、通報各市縣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作為各市扶貧開發績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二是積極探索金融扶貧。通過大膽實踐,摸索出一條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實施扶貧開發的新路子,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質量,深受貧困群眾歡迎。一方麵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在我省20個縣開展小額信貸扶貧,覆蓋457個貧困村,2013年共發生貸款額6.6億元,受益貧困戶達到5.7萬戶。另一方麵積極開展互助金扶貧。全省有882個貧困村開展了互助資金扶貧試點,參與貧困農戶20.6萬戶。到2013年底互助資金總規模達30420萬元,累計發放借款101272次、64477萬元。三是積極組織社會扶貧。推動開展省、市、縣直單位定點扶貧工作,2013年省市縣三級直接和協調投入資金10.5億元,成為我省扶貧開發的重要力量;積極動員省內大型企業參與扶貧攻堅,一些大中型國企、民企主動與貧困村結對開展幫扶;鼓勵沈陽、大連、鞍山等發達市對口幫扶欠發達的阜新、朝陽、鐵嶺3市,幫助貧困地區早日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