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本《三國演義》回末評語(節選)
書屋講壇
作者:周澤雄
奸雄
“奸雄”之名,雖同指一人,實分涵兩義:既是奸詐之徒,又是英雄之士。識得其中分別,方可識得曹操。因奸詐相而小覷其英雄氣,或相反,因英雄氣而忽視其奸詐,均非上乘觀相法。曹操是一位渾成天然的陰陽人和多麵手,無論作為曆史人物還是文學人物,均不可多得。放眼世界文學之林,曹操個性之豐富龐雜,亦罕逢敵手。
曹操殺呂伯奢事,正史未載,為《三國誌》作注的裴鬆之,提供了兩條互斥的說法,其一強調曹操屬正當防衛,其二則為羅貫中所采,然無論哪條,均未道及陳宮。史家黎東方曾結合曹操逃亡路徑,令人信服地證明此事不可信。曹操由洛陽“飛奔譙郡”,經中牟縣再與陳宮“乘馬投故鄉來”,“行了三日”之後,斷然不可能折回“成皋”殺人。中牟距洛陽遠,成皋距洛陽近;既到中牟,成皋已在身後,亡命途中,哪有繞道去殺無關閑人的道理。看來,作者的地理知識還有欠缺,遂留下一處無法服人的硬傷。但就文學敘事而言,讓曹操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恐怖名言,實在精彩。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犧牲
借糧官王垕頭顱一事,令曹操被世人罵盡。
帶兵打仗,犧牲必不可免,在軍事謀略中,用較小犧牲獲得較大戰果(俗話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永遠是一大現實考量。任何一名戰地指揮官都會麵臨“丟卒保車”的考驗,現代戰場上那些充當尖刀排的戰士,正是擔荷了王垕式使命,並預設了王垕式下場。二戰時,英國人成功破譯德國的“英格瑪密碼”,獲悉德軍將空襲考文垂。為避免德軍發現密碼被破導致皇家空軍在倫敦保衛戰中付出更大犧牲,丘吉爾沒有告知考文垂市民疏散,致使大量市民在空襲中喪生——這些市民其實都是“王垕”。
從未有人將一樁軍事統帥不得不為之的事,做得像曹操那麼神奇。曹操與其他將帥的區別是:他用最微小、最具想象力的代價避免了最大損失,並贏得了充分戰果。設若糧官之頭仍在,不難看出,伴隨士氣低落、士兵嘩變而來的種種不測,損失必遠大於犧牲糧官一人。拉伯雷《巨人傳》提及軍隊缺糧的應對方案,是把士兵的牙齒拔下來,以降低他們的食欲。雖然神奇,但屬戲謔之談。
人類的情感方式常會左右我們的判斷。隻要手法不那麼突兀,犧牲數萬市民人們也會接受,一旦手法奇特到超出想象的程度,哪怕損失已然降到最低,人們也難以原諒。所以,與其說後人惋惜王垕的人頭,不如說他們震撼於曹操的譎智,他們想:曹阿瞞的底線在哪?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名士
在中華文化中,名士風流是一朵得到過度讚譽的性格奇葩。追索其源,它絕非自然綻放的人性之花,而是凶險環境下個別具有自我意識的書生借以自保的生存策略。
成熟期的名士風流,始於曹操所處的建安時期,南朝劉義慶撰《世說新語》,記錄了大量名士言行,讓後人感知“魏晉風度”、“正始玄風”的超凡魅力,尤以“竹林七賢”為象征。名士的表象特征,常體現為各種出人意表的言行,如劉伶好酒、嵇康打鐵,而其潛伏的積極意義,則是一股蔑視強權的“不合作精神”。為免殺身之禍,名士便通過各種超越常規的言行隱匿真實意圖。那些疑似裝瘋賣傻、半癡半癲的舉動,包含了極大的悲苦無助。名士之狂,多為佯狂。此外,提高名士的文化認知度,亦有助於名士群體的存活,蓋投鼠忌器乃帝王權臣的心理定勢。對有些現代知識分子來說,他們畏懼冷落更甚於迫害,對孔融、禰衡,名聲則是一張護身符,可使他們免遭迫害。孔融與禰衡間極度肉麻的互吹,即有此動機,若非禰衡行為過火,無論曹操還是劉表,都不想打他腦袋的主意。
小說中的禰衡是名士的變異,他簡直在找死。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廢立
兄弟家人由於血緣相通而情義倍增(俗語所謂“血濃於水”),是一個經常被豪門家族擊破的幻覺。親情是檢驗人性的鏡子,唯其如此,它總是被反人性的權力欲撞碎。在那種家庭裏,兄弟間的仇殺才是亙古至今不絕如縷的現象。亞當的兒子該隱出於猜忌殺死了兄弟亞伯,上古聖人舜遭到了兄弟象的追殺,唐朝英明之主李世民的皇位,是借助家族血洗的“玄武門兵變”獲得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以至我們無法把它看成例外,不得不承認麥克白說得有理:“越是跟我們血統相近的人,越想喝我們的血。”
正如人們愛說“民主製乃是最不壞的一種製度”,古代世界普遍奉行的“長子繼承製”,也不失為當時條件下最不壞的一項設計。當它成為公認製度時,就會以其預防功能而減少繼承權的阻力,既保證家族基業、聲望的完整延續,又避免兄弟失和。兄弟間偶有不忿,也會迫於正統輿論的壓力有所收斂,不致擴散。
袁紹的愚蠢表現在兩方麵:廢長立幼,已然觸犯大忌;將已有基業交由三個兒子、一個外甥分別掌控,也近乎自傷元氣,自毀長城——要麼被曹操各個擊破,要麼毀於自相殘殺。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用間
本回書,像一冊袖珍用間教材。《孫子兵法》有“用間篇”,概括了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方式,並倡導靈活運用,多間互用,所謂“五間俱起,莫知其道”。因間即“因其鄉人而用之”,蔣幹與周瑜有同窗之誼,正可套上;周瑜活用蔣幹,反惑其主,輒成反間;蔡和、蔡中與甘寧、闞澤間的拉攏互誘,恰合內間之道,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闞澤勇闖曹營詐降,履危急之地,懷必死之誌,可謂死間;龐統左右逢源,進退有據,瀟灑往返,正是生間範本。
間諜是戰爭的伴生物,古今中外蓋莫能外,美國法律有《反間諜法》,西班牙的“第五縱隊”早已成為現代戰爭間諜的代名詞。西方古代世界最著名的間諜戰,非古希臘的特洛伊木馬計莫屬,該陰謀是如此有名,以至當代一種知名計算機病毒類型也以它命名。拿木馬計對照本回書中的內容,不得不感歎希臘人的笨拙(公道地說,盡管笨拙,但希臘聯軍畢竟靠它獲得了勝利)。再則,木馬計不僅得到了雅典娜女神的幫助,還得到兩條海蛇助陣,如此,木馬計還不配入選吾國的用間榜單,《孫子兵法》明言在先:高明的用間者“不可取於鬼神……必取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