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孫丕揚的這一番話,最感到震驚的莫過於王錫爵了。
因為眼前的狀況,的確是他始料未及的狀況,按照原本的安排來,如今的孫丕揚已經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雖然他沒有親自操刀對付孫丕揚的計劃。
但是他對於事情的進度卻是關心的很,作為當朝首輔,王錫爵總有自己的消息來源。
子出手的確不同凡響,楊漣彈劾文選司郎中蔣時鑫徇私舞弊,收受賄賂,刻意打壓平安府知府沈宏,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確有其事。
應該,這是吏部銓選當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當然,單純就這件事情來,也有誇大其詞的成分,收受賄賂是有的,但是徇私舞弊卻有那麼一些水分。
沈宏的出身不過是監生,托庇於朱常洛當初在平安府的一係列政績,才幸運的從府同知做到了知府的位置上,但是他本人的能力不足,朱常洛走了以後,平安府就屢屢出錯,尤其在刑名之上十分嚴重,其他方麵也隻是勉強合格,所以在大計當中,他的考評便隻是一個中下。
按道理來講,中下的評語大部分結果是地方官受到一番申斥,然後留任或者平調,但是架不住官場當中,總有人變著法的想要升遷,沈宏既然沒能力管好一府之地,有人盯上他的位置也就無可厚非了。
大計的時候,恰逢有一個知縣考評得了上等,出身雖然不算特別高,但是也是三甲同進士出身,恰好這位知縣在吏部有位同年,意外之下便得知了平安府的狀況,於是動了心思。
那個行賄的劉姓商賈,就是這位知縣的一位叔伯,他在京城當中做布匹生意,聽了本家侄子的建議,立馬二話不就拿出了一大筆銀子,送到了蔣時鑫的府上。
蔣時鑫這些年來在文選司郎中的位置上,行事自有一套自己的準則,但也不是絕對的清正廉潔之輩,知道什麼錢該拿,什麼錢不該拿。
若是沈宏的評語是中上,甚至是中等,那麼不管有人拿多少銀子出來,他都不會收的,但是問題是,沈宏自己做的本來就差,真正按照規矩評判的話,他的考評應該在中下和下等之間。
如今財帛在前,蔣郎中自然收起了那一絲無謂的善心,於是沈知府的評語就從中下變成了下等,任職狀況也從留任變成了降職!
按理來,這是一件再不過的事,蔣郎中所做的也不過是在自己職權範圍內稍稍調整了一下而已,就算被查出來了,也挑不出錯來。
何況沈宏區區一個監生出身,身邊結交的也都是些雜流出身的官員,又能翻得起什麼大浪來……
但是誰能想到,幹熟了這種事情的蔣郎中,這次偏偏就在陰溝裏翻了船。
沈宏的確是個監生出身,在朝廷沒有什麼過硬的關係,但是人的際遇往往是很神奇的,沈宏的出身決定了他不會被清流進士瞧得起,也不會有人跟他結交。
但是他結交的出身不顯的人當中,偏偏就有了不得的人物!
當初朱常洛在平安府的時候,就曾經用過沈宏,算是有那麼一點香火情,但是不要以為,如此一來,沈宏就能有轉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