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從A到B——談輪回中生命體悟(1 / 3)

引言

隨著清脆、幹淨的木吉他聲緩緩響起,富有磁性而陽剛的嗓音跟著在空氣中流淌起來,一次次把我帶進一個飽含深情,而又富有哲學意味,詩意生活的意境。這就是汪峰的《硬幣》,絕望中飽含希翼,悲傷中深蘊達觀。請聽:“除了陽光沒有什麼可以籠罩世界,除了雨沒有什麼可以劃出彩虹,除了雪沒有什麼可以潔白大地,除了風沒有什麼可以吹動樹葉;你有沒有看到自己眼中的絕望,你有沒有聽見痛徹心扉的哭聲,你有沒有感到心如花朵般枯萎,你有沒有體驗過生命有多無可奈何。”

如果說前麵這部分是用比興的手法,和排比反問的修辭,抒發了自己那深深無可奈何的絕望之情,那麼後半部分就是在尋求靈魂的救贖:“除了你沒有什麼可以讓我眷戀,除了悲傷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忘卻,除了寬容沒有什麼可以讓你釋懷,除了愛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生命。”更是在拷問命運,思索人生,尋找未來的出路:“你有沒有看見手上那條單純的命運線,你有沒有聽見自己被拋棄後的呼喊,你有沒有感到也許永遠隻能視而不見,你有沒有扔過一枚硬幣選擇正反麵?”

你有沒有扔過一枚硬幣選擇正反麵?在他唱完之後,我仍然沉浸在他的歌聲裏,情不自禁地這樣問自己。正反麵,如何選擇?這讓我想起2003年,我曾為“是繼續複讀下去以求來年考一個重點院校甚至名牌大學,還是去好不容易才被錄取的二本普通大學”而深深苦惱,難以抉擇,以及類似的種種經曆。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人生也總充滿了很多變數,在生活中卻總免不了要做出選擇,而且很多選項本身就都是強人所難的,那麼到底該如何麵對呢?

正反麵,扔一個硬幣,借落地時硬幣的正反麵,來幫助自己作選擇,本身又是多麼無可奈何的事情啊。難道,我們就隻能在它們之間做選擇嗎?難道就沒有其他可能的選項?難道人生不可以多一種可能,一種自己做主的可能?想到這裏,有人不是用“AB麵”來表達“正反麵”嗎?如果說用“AB麵”來替代“正反麵”,那麼,二十六個字母不正告訴了我,人生還有很多很多的選擇嗎?我為自己這個發現,驚喜不已。是的,人生還有很多選擇,,生命還有很多可能。於是,我決定在我“三十而立”的年紀,對人生、生活和生命,展開全麵的深度思考,希望能找到人生的新希望,讓思想的曙光照亮我未來的人生旅途。

所以,就有了接下來這一係列的文章。都是我借二十六字母做引子,以近三十年來的人生閱曆和生活經驗為水,調和讀書心得和理性思考,給自己靈魂開出的一副“中藥”,以期“救贖”自己。如若能“開化”幸運的讀者,那自然是我們千百年修來的緣分,感謝生命,感謝有你。

回頭看《四年》

去年暑假,我寫了一篇反思型的《四年》。在文章中,我這樣寫道:

畢業後參加工作,轉眼四年了,這四年恍若四季:春生,蓬勃,一切皆有可能;夏長,熱烈,沐浴在陽光下;秋收,風霜之中成長;冬藏,憂喜皆放於心窩裏。

四年,從經濟基礎上看,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還掉以前讀書時欠下的債,我由農村貧寒學子,轉變成了城市的工薪階層。而心態,卻由英雄情結,轉入了平民態度。

第一年的時候,延續學生時代的思想和心境,總還是那麼自信:頂著“省級優秀畢業生”的光環,抱著“知恩圖報”的崇高情懷,懷著“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堅信著“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的箴言,以為隻要自己大膽去嚐試,堅持去探索,就沒有難得到自己的事情,一定能實現那“成就一番事業”的絢麗夢想。放眼看去,總覺得,有很多事情需要改變,而且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甚至想要跟人急。

而之後,越來越覺得絕望,越來越多的東西讓自己心灰意冷:工作上,術業有專攻而已,自己根本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東西拿出台麵來,而且越發覺得很多事情拚命做了卻發現結果了無意義,隻不過是每天匆匆忙忙重複著繁瑣而了無趣味的事情;生活上,成了家,把父母接來身邊,生活開支並算大,但是一買房才發現自己仍然是一個“窮人”,好不容易借夠首期買了房,自然就把自己逼成了一個房奴;心理上,那些曾經激勵者自己奮鬥的美麗夢想,在社會現實麵前如此不堪一擊,於是我彷徨失措,不知所往,空前絕後的巨大“虛無”感覺朝我壓了過來,整個身心被罩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模糊而單調,再也找不到那些激情澎湃的興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