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管人先管己是優秀管理者的必修課(3)(2 / 2)

有不少人誤以為人才流動大,就意味著企業留不住人才,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在一個成長健康的企業裏,舊人員的離開或許正好反映了新鮮血液的補充以及老的陋習的被拋棄。因此,任何企業與個人都不能單純地把人員流動大當作企業管理上的缺陷。無論如何,這些流失的人才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離開企業後,並不會把他們的注意力完全地從那裏移開,很多離職的人都會這麼想:“我們到過的地方,我們會把我們的關懷一直留在那兒。”

所以,對於離職的人,企業領導要做的就是充滿人情味地對待他們。要像羅格·赫、曼在《留住人才》裏說的那樣:“對員工離開時所做的反應將築成你跟他們永遠的關係”。

“對員工離開時所做的反應將築成你跟他們永遠的關係”。

這一點,三國時的劉備就很有心得。

曹操攻下荊州之際,劉備帶著一幫追隨者倉皇逃難,曹操欣賞時在劉備帳下的徐庶的才幹,便派人把徐庶的母親擄來當人質,向徐庶招降。徐庶萬分無奈,不得不請辭。

徐庶離開劉備,兩人送別,這一段不知感動多少讀者:

劉備執手相送,淚如雨下,徐庶也涕泣告別。備聞放聲大哭:“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隨龍肝鳳髓,亦不甘味。”送至常亭分別時劉備對徐庶說:“備分淺緣薄,不能與先生和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接下來是很感人的一幕:劉備凝淚相望,並且叫人把眼前樹林砍伐幹淨,問他為什麼?劉備說,因為這些樹擋住他目送徐庶的視線啊。

劉備這一番依依不舍的舉動把徐庶徹底打動。徐庶走了幾裏路之後又拍馬返回對劉備說:“忘了一件大事,襄陽城外二十裏的隆中,有一位天下奇人叫諸葛亮,將軍想不想見他?”劉備說:“我當然願意見他,不知他能比上先生嗎?”徐庶說:“他抬頭能知天文,低頭能察地理,見麵能識人心,是天下第一才人,如他能出來幫助,將軍就可以穩坐天下了。”劉備見徐庶這樣了解諸葛亮,想請徐庶辛苦一趟把諸葛亮請來。徐庶搖頭說:“這樣的人才,隻能將軍親自去請,他願不願出來,還得看將軍的誠意。”徐庶說完才策馬離去。之後引出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即便身歸曹營,徐庶依然心屬漢營。曹營中的徐庶“一言不發”,不願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盡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是終生不設一計,搞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曹魏曆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後來曹操派徐庶去勸說守在樊城的劉備歸降,徐庶卻把曹營的部署戰略全盤托出,為劉備又立了一功。事實證明劉備的這一手棋是留對了。

在現代的領導生涯中,當人才愈來愈像河流般地自由流動,企業再也無法像水庫般將人才儲存起來了。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卡培裏(Cappelli)最近提出一個重要看法:“不要把人才當作是一個水庫,應該當成一條河流來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動,應該設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方向。”

所以,刁難離去的人員隻能是樹立敵人、損壞公司形象。充滿人情味的處理離職問題,可以使離職人才成為公司發展的延伸力量。

管理箴言

1.一定程度的人員流動是正常現象,企業領導者要做的就是把人才當一條河流來管理,充滿人情味地對待他們。

2.不要把人才當作是一個水庫,應該當成一條河流來管理;不要期待它不流動,應該設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方向。換句話說,公司不能再把留住人才當作一個目標,而是設法通過工作設計、薪資、團隊建立,甚至和其他公司分享員工等方式,影響員工流動的方向以及頻率,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