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是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之一。王符的《潛夫論》裏說道:“大人不華,君子務實。”荀悅在《申鑒·俗嫌》中說道:“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認為名聲必須有事實與之相配,做事情必須有結果來證實。它們都在提醒人們注意,有時候一個人有很大的名氣,但卻不一定名副其實;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卻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所以,在觀察人或事時,都要看其真實的情況或實際的效果,而不要聽信虛名。
成功的人生沒有務實的精神與態度是不能想象的。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是一磚一瓦修成的,成功的人生也是很多實際工作與努力的結果。
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是一個低調務實的人,他從不愛誇耀自己的財富,言行低調,平日所穿的都不是什麼名牌衣服。甚至最能表明富豪身份的名牌手表,他都一概不愛,平日隻戴電子手表,且永遠比別人調快15分鍾,以示重視時間。
對企業領導者來講,務實有兩個含義,一方麵從真實情況出發,看問題務實。
另一方麵是做事情要務實,將所有的細節都做好,做到位。務實低調型的領導者會認真考慮每一個部下的提案,研究它的可行性,完善它的不足之處;務實低調型的領導者也不會忽視任何一個客戶對本企業的意見或者建議,他們把處理好這些事情作為工作中的歡樂源泉。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默默地做事情,沒有觀眾,也不需要觀眾。畢竟,輝煌隻是少數人在短暫時間的閃光,即使這些輝煌和閃光也是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之上。演員在台上的魅力四射,建立在他本人多年的勤學苦練和多位幕後英雄的合作之上。賽車手駕駛著賽車角逐著輝煌,吸引了多少人,多麼的不平凡,但一個螺絲釘足以使他折戟沉沙。務實的領導者們明白很多事情,到最後拚的是細節。務實、平淡是工作、生活的本質,如果否定了務實和平淡,也就否定了一切。
低調務實型的領導者說實話。他們不虛誇,不表功,不避醜,不唱高調,不說官話,不說空話,不說套話,不說假話。
低調務實型的領導者辦實事。他們切實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想出辦法,采取措施,搞好落實。說了就做,做就做好,講究針對性,講求實效性。
低調務實型的領導者做老實人。他們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既不枉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趨炎附勢,也不仗勢壓人。
低調務實型的領導者辦事講實效。工作不做表麵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他們立足工作實際,量力而行,逐步發展,不好大喜功。對那些需要解決而又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不扯皮不推諉,雷厲風行。對複雜問題則會分清職責,理順關係,明確標準,獎優罰劣,簡政放權,提高效率。對日常工作要做到“嚴細實恒”,勤跑,勤看,勤問。
總之,低調務實型的領導者“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事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工作不走馬觀花,不敷衍了事,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紮實工作。
在某種意義上說,“低調管人”就是要求領導者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倘若自認為處處勝人一籌,高人一等,那麼必然會在欲望上表現得多貪多占,並視之為理所當然,這在旁人看來卻是狂傲之舉。所以,領導者在任何情勢下,都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嚴格要求自己。對事高標準要求,充分表現自己的專業精神;對人則需低調處理,表現自己的謙遜之態,這才是領導者最智慧的平衡藝術。
清代名臣張英、張廷玉父子就極擅此道。
康熙時的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做官,鄰居吳氏欲侵占他家的宅邊地,家人連忙寫信到北京,原想壓一壓吳氏氣焰。誰知張英卻回詩一首日:“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得知事情原委,受到震動也後撤三尺。這就是安徽桐城有名的“六尺巷”的由來。
張英之子張廷玉也秉承其父的謙謙君子之風,做人低調謙遜。
張廷玉是康熙時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自己受到了充分的信賴,這樣他才願意拚命工作。
管理者必須懲戒嫉賢妒能的下屬,必須嚴禁下屬內訌,要注意保護能幹的下屬,為他們創造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
下屬的成功就是領導的成就。馬基雅弗利曾說:“君主的頭腦如何,隻要看他的宰相就可了解。”中國有句俗話,叫“強將手下無弱兵”,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幹部的能力如何,依其擁有何種下屬而決定。
所以,每個領導都有一項共同的職責,那就是培養出更多比自己更優秀的下屬,為團隊網羅更多優秀的人才。如果領導疏忽了這項職責,他就沒有資格作領導了。在某種意義上,領導者其實就是一個梯子,讓下屬沿著梯子向上爬,直到“手可摘星辰”。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其身邊總是圍繞著許多的能幹下屬。清朝的中興名臣曾國藩就是一個這樣的領導者。他用人所長,並對下屬的長處加以長期重點培養,讓人才四處開花。
比如左宗棠。左宗棠自視甚高,最愛損人。與人寫信,從不署自家姓名,隻署“小亮”,以諸葛亮自比。但曾國藩看中了左宗棠的才氣,使左宗棠在浙江、福建從平頭百姓做到了閩浙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