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彈性管人,做一個行為高效管理者(1)(3 / 3)

可見,中國式管理充滿了變動性,或者說彈性。它所推崇的就是要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況而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方法。這很適合中國人的特性,也更貼近管理藝術的真諦。

管理箴言

1.彈性管理藝術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管理者處理問題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但不是將這些原則當作死板的教條,而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對象為轉移,憑借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靈活地運用原則。

2.彈性管理要求規範性與創造性的統一,創造性色彩更重。管理藝術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管理者處理問題,要在遵循一定規範的基礎上體現生機勃勃的創新能力,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管理藝術的這兩個特點,無一不體現著“彈性”二字。可以說,彈性不僅是中國式管理的精髓,也是管理藝術的精髓所在。

彈性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需要

人際關係理論認為:生產效率的高低,組織目標的實現與否,主要取決於組織成員的士氣與態度,而高昂的士氣和積極樂觀的態度是通過關心人、尊重人來實現的。

“人類需要層次論”的代表人物馬洛斯在其《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將人的需要分成五個層次,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個層次構成了“需要的金字塔”,而且隻有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會產生高一級的需要。隻有尚未滿足的需要,才會產生激勵作用。

當前,我們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高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變化,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向更高更多追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更期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和認可.期望自己的生命價值、人生價值能夠得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者管人必須關注下屬的主觀感受和願望,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解決企業發展、員工實現自身價值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人是管理的中心,一切管理工作都應該以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出發點,必須體現以人為本。而彈性管理正是實現人性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前提。

具體來說,彈性管理在以下三個方麵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1.彈性管理更具靈活性

在傳統的企業,特別在是受計劃經濟影響比較深的企業裏,有種種本本主義的傾向,“唯書”“唯權”“唯章”現象嚴重,忽視了企業管理的複雜性與多樣性。企業管理涉及到方方麵麵,企業管理的中心是人的管理,那種不考慮人的主觀感受,內心需要的願望,脫離實際、照抄照搬,機械管理的做法,已經或正在被社會所淘汰。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對管理因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做充分考慮,有充分的認識。使管理過程以及每個環節都有一定餘地,保持一定的彈性,以便根據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及時靈活調整。同時,管理者要對企業的整體工作及關鍵環節可能發生的問題,準備好可供選擇的方案和補救措施,積極地貫徹彈性原理,使管理者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2.彈性管理更富於創造性

在傳統的企業中,管理機構層次多,分工過細,條條框框多,標準多,員工隻要按照這些標準、這些條條框框去做,就會完成本職工作。但實際上,各種管理工作都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機械重複,而是要根據客觀需要適當地加以調整、改進、更新、創造,也就是要有創造性,要勇於創新。創新是組織活力的源泉,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因素。美國管理學家戴爾在其《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指出:“如果管理人員隻限於繼續做那些過去已經做過的事情,那麼即使外部條件和各種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他的組織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墨守成規的組織,這樣下去,很可能會造成衰退,而不僅僅是停滯不前的問題,在競爭的情況下尤其是這樣。”可以說沒有創新,沒有敢為人先的創造性,就沒有企業的發展,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沒有員工人生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