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在用人時,並不總是盯住員工的缺點,要去“消除”它;他們能夠對無關緊要的缺點視而不見,專注於員工的特長,並且最大限度地發揮它。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如果管理者隻盯著下屬的缺點,不能容忍有缺點的人,那麼就隻好無人可用了。缺點和長處往往是共生的,在此方麵有優點,在別的方麵就可能成為缺點。過分果斷就可能是剛愎自用,過分謹慎而行可能就是優柔寡斷。
知人善任作為一種領導藝術,就要本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原則,不因為一個人有缺點和過失而使人才失之交臂,不要讓人覺得懷才不遇。古人都知道用人不求其備,論大功不錄小過的道理。劉邦本人是個無賴,他所用的人大都是負有惡名,但都有一技之長,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無往而不勝。劉邦用人隻求獨當一麵而不要求文武齊備,這就是劉邦能得天下的原因吧。
世上的人喜歡說世上沒有好人,這話很輕率。作為管理者,其實不必刻意挑選好人,隻在人群密集的市場聚攏一百人而各取所長,每個人都有一些見識,集中百人的優點就可以成為賢人了;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優點,集中百人的見識可以決策大計。
一個管理者如果想讓所使用的都是沒有弱點的人,那麼他所領導的組織,充其量也隻是一個平凡的機構。所謂完美無缺的人,因為由於追求全麵和均衡,他們往往在某個方麵鑽研不深而成為實際上的價值不大的人員和二等人才。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學科知識門類眾多,知識飛速更新的年代,傳統意義的全才已經不可能存在。“成功者都是偏執狂”,追求完美就意味著平庸,往往是某方麵有缺陷的人才成為成功的人。
管理箴言
1.管理者在使用人才時,要能容人之短,對於那些有缺點或有爭議的人才也要大膽使用,使他們能充分發揮其才幹,從而幫助自己取得事業的成功。
2.優秀的管理者,在選用人才時,總是優先考慮這個人能做什麼、做得多好為標準。
3.優秀的管理者知道,完人的標準也是在變化的,工業時代標準的完人,可能成為信息時代標準的廢人;對工業時代來說是“變態”的,對信息時代來說可能是“優異”的。
容人之長才能提高你的地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相互促進,事業才能發展。因此,在容人之短的同時,還要能容人之長。有的人嫉賢妒能,生怕別人超過自己而進行壓製,從而使得部屬皆為平庸之輩,又何談做大事呢。因此,要避免嫉妒心理作怪,容得下比自己強的下屬。
某一位企業家曾指出:“用一個能力強的人,隻會提高你自己的地位;條件好的人不但增進整個部門的工作成效,更使你因為容人之長而聲名大噪,何樂不為。”
每個人的知識,才華和能力是很有限的。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去尋找世上最聰明的人,在他去了許多地方尋找了許多人後就說:“世界上沒有絕對聰明人,所謂聰明、有才能不過是在某個方麵比別人突出和優秀罷了。”
作為管理者,掌握著一定的社會財富和權力,在長期實踐中已經習慣形成了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所以,要說讓管理者用比自己才能更高的人,說起來容易,真正去做的時候,確實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管理者能勇敢地超越自我,敢於用比自己強的人,將能使事業獲得更大的發展,也會讓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