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對員工不能逼得過緊,適當的放權反而有利於員工的成長和其積極性的提高。
7.1沒有授權就沒有效率
領導者要管頭管腳,但不能從頭管到腳。很多管理者不善於也不敢放權,於是將下屬的能力不足、個性不夠完美作為不授權的借口。於是,哪裏有問題,管理者就會匆忙地奔向哪裏去“救火”,最終管理者和員工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麵:管理者叫苦不迭地“忙”,員工們閑得無聊地“怨”。這都是管理者不願意放權或不善於授權造成的。
一個企業在創業時期,老板往往是事必躬親、全責全能,這對企業的快速決策和發展是有好處的。然而,等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老板就要逐步退出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分權、授權給其他賢能之士,建立團隊管理和現代企業製度,通過團隊的力量推動企業的發展。
事實上,一個不願授權、什麼都幹的管理者並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管理者。試想,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就算每天拚死拚活,最終不是也會因精力不濟而顧此失彼嗎?
杜邦公司的第三代繼承人尤金·杜邦,在掌管杜邦公司之後對大權采取絕對控製,公司的所有主要決策和許多細微決策都要由他獨自製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親自開取;所有契約也都得由他簽訂;他親自拆信複函,一個人決定利潤分配,親自周遊全國,監督公司的好幾百家經銷商;每次在會議上,總是他發問,別人回答……
尤金的這種管理方式,使杜邦公司很難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以致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麵前,公司連遭致命的打擊,甚至瀕臨倒閉的邊緣。
優秀的管理者都是善於授權的人。企業管理界有一個古狄遜真理:一個累壞了的領導者,是一個最差勁的領導者。所以,領導者最大的本事不應是自己做成多少事,而應是能讓別人做成多少事。
7.2案例:“雙主管”製的實踐
成功的企業管理者都諳熟授權之道。授權的成功與否,從大的方麵來講,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從小的方麵來講,影響著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授權必不可少,授權勢在必行。
戴爾公司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就認為,任何一家公司若想成功,關鍵在於高層人員是否能分享權力,高層人員必須著眼於整個組織的發展而非個人的權力擴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戴爾創立了一種“雙主管”製度。
“雙主管”製度是一套“歸屬明確、權責清晰”的管理製度,這是一套權力製衡的管理係統。如負責財務、人事與法律事項等職務的資深經理,要與負責某地區事務或某產品線的管理人員分擔責任。經理人員必須一起督促他們所共同管理的員工,也要分攤最後的表現結果,即使在技術上那是屬於他人的職責。經理人的績效最終要經正式的工作表現來評估。戴爾成功的關鍵在於權限雖然重疊,責任卻一定分明,所以完全打破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傳統觀念。
雙主管製的實施,為戴爾公司積聚了巨大的能量與熱情,員工和公司都在此過程中得到了成長。
7.3微管理:授權管理的三個要點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這是傑克·韋爾奇的一句名言。一位不懂授權的領導者,不是一位合格的領導者。善於授權的管理者,同時也必須是善於控權的管理者,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確保對係統實施的有效控製,確保權力的有序運行。在下放權限時,企業管理者需把握好如下三個要點。
(1)確定授權任務和目標。企業管理者需明確哪些任務和工作是可以授權的,通過授權,期望達成怎樣的目標。
(2)把權力交給合適的人。在挑選被授權人時,企業必須根據事實,對被授權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在此基礎上,確定授權的對象。
(3)領導者在授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控製。授權並不意味著放任下屬隨意妄為,監督過程要貫穿始終,充分的授權必須與監督相結合。如果隻授權,不監督,後果就是四分五裂;如果不授權,隻監督,局麵則會是一潭死水。
微管理小竅門:
1.必須根據授權對象所承擔的責任大小授足其相應工作的權力。
2.為防止員工超越授權的權限,在授權時有必要向員工交代清楚“底線”。
7.4微思考:於細微處每天進步一點點
·在領導團隊的過程中,是什麼使你不願授權?你將如何改進這種局麵?
·當任務結束後,你是否對此次的授權工作進行了總結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