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貿易保護主義下柳州企業應對反傾銷的策略(2 / 2)

(三)多國群起發難,多元市場備受考驗

從GATT到WTO,歐美一直是期間不斷製造貿易摩擦的高手,從而引起我國政府及學者的高度關注。事實上,發展中國家對華反傾銷勢頭愈見猛烈,印度、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國成為中堅力量。

據統計,自1995-2009年,共有27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746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其中排名前11的國家分別是印度(130起)、美國(100起)、歐盟(90起)、阿根廷(81起)、土耳其(56起)、巴西(43起)、南非(32起)、澳大利亞(30起)、墨西哥(28起)、韓國(24起)、加拿大(23起)。這11個國家共啟動637起對華反傾銷立案調查,占調查總數的85.39%。這表明,為緩解國內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減少世界經濟萎縮的消極影響,發展中國家更傾向於尋求貿易保護,利用反傾銷手段阻止中國產品進入國內,保護本國產業發展。而且發展中國家之間較高的產業結構趨同性,加劇了各國同類產品的競爭,一旦某國的對華反傾銷得手,便會引發其他國家爭相效仿,造成貿易摩擦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我國同類產品被多個國家拒之門外。

三、新經濟形勢下柳州企業應對反傾銷的策略

在新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下,隻有認清國外對華反傾銷的新趨勢,實施高效的反傾銷應對策略,才能提高企業防禦貿易摩擦和解決貿易糾紛的能力,有效化解反傾銷風險。

(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對外經營戰略

要解決我國出口產品屢遭反傾銷的深層次原因,夯實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出口產品的“去廉價化”是基礎。第一,實施“以質(智)取勝”的集約型經營戰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從靠價格競爭轉向靠非價格競爭,增加產品自身特色,突出產品差異性,不斷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第二,樹立品牌意識,培育具有市場美譽度的自主品牌,增加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出口份額,真正將“柳州製造”變為“柳州創造”。第三,采取多元化市場戰略,優化產品出口的地區分布,有步驟、有選擇地開發新興市場,分散市場過度集中帶來的貿易風險。第四,實施“走出去”戰略,從單純的產品出口轉為對外直接投資,變產品銷地為產地,改善企業的國際形象,占據市場競爭的主動性。

(二)掌握相關應訴策略,及時應訴,積極抗爭

建立反傾銷應訴的規則意識和預警意識,做好應對準備,掌握應訴技巧,是我出口企業贏得反傾銷勝訴的關鍵。首先,詳細學習進口國反傾銷的相關法規,提前了解出口產品的市場動向,掌握國際市場行情的變化,變被動應訴為主動防禦。其次,規範企業的財務監督體係和相關管理製度,實現生產經營信息的國際接軌,以防企業因無法及時提交完整、合格的證明材料而導致應訴失敗。最後,一旦遭到反傾銷調查,企業要積極應訴,快速反應,聘請適合的境內外律師,認真收集和保存相關證據,配合提供調查所需的一切資料,努力證實損害事實的不存在。即便進口國裁定傾向於損害成立,涉案企業也要繼續抗辯,力爭將處罰降到最低,盡量減少貿易製裁的負麵影響。

(三)善用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爭取最佳的應對支持

在反傾銷應對實戰中,行業協會要為出口企業提供四種服務,發揮價格溝通、關係協調、建設反傾銷預警機製等重要職能:第一,認真研習各國反傾銷法規,密切關注國際反傾銷動向,製定行業應訴的具體對策,組織企業聘請律師、參與聽證會、準備抗辯等工作。第二,積極培養反傾銷專業人才,組建行業專家組,建立“反傾銷應訴人才庫”,為協會應對反傾銷出謀劃策。第三,加強與我國駐外商會、商務機構和國外同行業協會的聯係,跟蹤國外市場和行業的第一手資料,盡量減少和避免反傾銷案件的發生。第四,關注市場集中度低的產業,扶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申請貿易救濟,勇於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作者單位:廣西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