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問題,“四個不足”
廣州國有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取得了成效,但廣州國有企業上市融資水平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四不”:
(一)“不夠強”
金融市場交易平台是企業在金融要素市場強弱的重要標誌,對提高本市企業的話語權起著重要作用。目前上海集中了包括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黃金交易所等所有種類的金融市場交易平台,深圳有證券交易所,大連有期貨交易所,而廣州缺乏跨區域的全國性金融市場交易平台,甚至連排在全國同行10名內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也沒有。
(二)“不夠多”
積極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是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可為之處。2009年底,廣州在國內A股上市的公司有39家,比蘇州多11家,比天津多9家,比重慶多8家,但比上海少118家、比北京少87家、比深圳少75家。廣州上市企業無論從數量、融資規模到質量、市值都與北京、上海、深圳存在較大差距,與天津、南京、成都等城市相當,僅比江浙地區的一些中等城市略好一些。
(三)“不活躍”
廣州39家國有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要低於同期上海、北京、深圳的平均水平。由於國有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不強,造成國有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弱。目前廣州國有上市公司再融資額僅有59.5億元,而上海僅境內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已實現再融資達793.4億元。廣州國有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整體表現不夠活躍,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源整合的力度不足,缺乏市場題材。企業雖然上了市,但並沒有很好地利用資本市場這個市場化的金融平台去籌融資,以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發展總量在全國大城市中位居前三甲,國有上市公司的融資規模不僅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和總體經濟實力極不相稱,而且對全市經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尚不明顯。
(四)“不均衡”
大多數上市公司並沒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通過並購重組實現跨越式發展,使上市公司成為行業龍頭或形成支柱產業。除了剛剛在香港上市的廣汽集團外,廣州沒有一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規模進入行業前10名,沒有一家的淨資產收益率進入行業前5名。
三、 把握關鍵,“四個加強”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廣州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麵提升科學發展實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發展實力。作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的國有企業,要改變現狀,發揮“長子”風範,必須著力打造一批能代表廣州形象的上市公司群,這樣才能躋身“國際巨星俱樂部”並有與“國際巨星”同台競技的實力。通過努力,要在“四個加強”方麵取得新突破。
(一)加強“四個一批”戰略
重點圍繞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重點產業領域的優勢企業,實施“四個一批”戰略。一是改造一批。全麵深化公司製股份製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市屬國有企業(下稱市屬企業)所屬各級企業,除待清理處置的企業外,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企業都要以股份製改革為主要形式,通過增資擴股、存量轉讓、重組吸並、無償劃撥、債轉股等方式,積極引入中央企業、跨國公司、民營企業等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二是培育一批。建立市屬企業上市後備資源庫,實施動態管理和分類指導。重點培育主業突出、競爭優勢顯著的大型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技術含量高的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活力強、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以及經營收益穩定、盈利能力較強的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龍頭企業。對條件成熟的重點後備企業傾力扶持其改製上市。三是上市一批。鼓勵和支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多種方式分別選擇在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及境外市場上市。積極推進各市屬企業的主業核心企業改製上市,爭取每家重點市屬企業都擁有控股上市公司,並加大力度支持市屬企業實現整體上市。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和支持形象好、影響大、產品開拓能力強的企業在境外上市。四是做強一批。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充分利用配股、增發、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渠道再融資;通過資本運作,進行跨地區、跨所有製的資產重組和收購兼並,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創造條件,大力推進市屬優勢資源向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集中,促進上市公司發展壯大。積極探索將市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通過劃撥等方式適當集中,搭建市國有資本運作平台,開展資本運作,為推動國資戰略性重組、產業整合優化、重大項目啟動以及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等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