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透視
作者:姍妮 薛燕
一、我國低碳發展立場與方式
低碳經濟是一次新的產業革命,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重要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的低碳發展兼顧改善氣候問題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雙重目標,統籌規劃資源供給、環境承載力和經濟增長需求,既不會盲目低碳、放緩經濟前進的步伐,也不會犧牲環境、片麵追求經濟效益。
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中國政府明確提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基本要求,並設定了精確的減排目標,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氮氧化物排放減少10%”等。更具標誌性意義的是,《控製溫室氣體排放》被專門列為一個章節,要求在“低碳發展”和“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理念指導下,“綜合運用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彙等多種手段”的低碳發展之路。具體措施包括用能管理、能源發展規劃、低碳技術研發應用、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和認證製度、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製度、碳排放交易市場、低碳試點等。
二、低碳發展對我國煉油產業布局的影響
2011 年,我國製定並開始執行“十二五”規劃,煉油工業麵臨國內外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後金融危機時代和油氣產業升級的複雜環境,肩負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任,必須由過去的粗放式增長轉變為環保集約型發展。
(一)我國煉油產業總體發展現狀
2011年上半年,我國煉油產業在國際經濟逐漸複蘇、國內經濟繼續增長的環境下,基本實現快速發展,但盈利狀況不容樂觀。1-6月份,全國煉油產業實現產值15108億元,同比增長31%;原油加工量22296萬噸、成品油產量13156萬噸,增速分別從2月份的11.1%、12.7%回落到6月份的-0.7%、-0.6%。1-5月份,全國煉油行業虧損額共170億元。上半年煉油產業出現產量負增長、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較快,致使煉油行業由盈轉虧。
2011年1-6月份,煉油產業累計完成投資共599億元,同比增長17.3%;新開工項目357個。煉油工業屬於能源和原材料產業,產業鏈長,產業後向關聯多,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強,是各地政府較為歡迎的項目。據測算,建設一個1000萬t/a的煉油廠,總投資額超過180億元,銷售額超過300 億元/年,繳稅和利潤均超過30億元。較好的盈利能力吸引了多方投資,不論是國有大型石油化工集團還是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都積極關注這一領域。據統計,截至2011年1月1日,我國原油加工能力超過3億4千萬t/a,減壓蒸餾能力1272萬t/a,催化裂化能力3057.6萬t/a,加氫處理能力2867.3萬t/a。若在建、擬建和規劃的煉化項目按期建成,2015 年底全國煉油能力將達到7.5 億t/a。
然而,煉油產業屬於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煉油即油品輕質化過程,改變了烴類物質的化學結構和物理組成,要付出能源消耗的代價。煉廠綜合能耗主要包括煉油裝置及輔助係統實際消耗的各種燃料和耗能工質等。煉油廠的環境質量標準涉及行業標準、區域標準、綜合環境質量標準及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我國煉油產業政策近年來持續收緊,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限製和和淘汰類產業名單中多處可見煉油項目,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後、碳排放和能耗大的煉油裝置必須盡快關停,節能減排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在目前全麵推進的低碳發展戰略下,各地陸續出台了區域性綠色發展政策,煉油產業麵臨更加嚴峻的局麵。
(二)各地區低碳發展政策
國家發改委於2010年8月18日在北京啟動了我國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包括廣東、遼寧、湖北、陝西、雲南5個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8個市。2011年春季,中央政府正式出台我國“十二五”規劃,低碳試點省市緊隨其後,陸續編製了具有各地區特色的低碳發展規劃,力圖穩步打造區域低碳產業體係,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為改善氣候問題做出貢獻。未列入試點的省市也積極推出了各自的低碳規劃方案。其中,上海市較為突出,早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即充分展示了低碳城市的文明與舒適。上海市最南端的臨港新城裏,多個低碳社區、低碳產業園區正在實踐當中,並適時推出了《上海低碳理念社區規劃方案》等。綜合對比各省市規劃方案,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多數規劃明確提出了地區控製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但還是缺乏較為精確的基礎性工作,即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係。鑒於目前的能耗統計工作有待於改進,適合各地區、各產業具體情況的碳排放計算方法尚處於理論研究當中,因此低碳發展中的定量分析工作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