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虛擬企業戰略成本管理體係
7.2.2.1虛擬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
基於當前對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虛擬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模式也主要包括三種:克蘭菲爾德模式、羅賓·庫柏模式和桑克模式。
(1)克蘭·菲爾德模式。
克蘭菲爾德模式是由歐洲著名的克蘭菲爾德(Granfield)工商管理學院1995年倡導的。其特點是把戰略成本管理作為一種工具,來分析企業的競爭地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作出選擇,解決問題。通過群策群力,發揮各部門人員的優勢,然後共同協作,製定出企業的競爭戰略,以達到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它把戰略成本管理的工具運用於問題的診斷以及提出具有爭議性的選擇方案,根據成本效益分析,對方案進行評估和規劃,然後予以執行,通過對執行結果進行評價以及不斷學習的過程,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2)羅賓·庫柏模式。
1998年,羅賓·庫柏(Robin Cooper)在美國《管理會計》雜誌上發表連載,詳細介紹了其倡導的戰略成本管理。其模式的重要思想是,把由他本人以前極力倡導的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全麵推向戰略的運用,認為ABC的重心應該是協助企業形成最優的戰略,並為實施這一戰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因此,羅賓·庫柏模式的特點是構築以ABC為主導的戰略成本管理,它建議要從企業內部、企業各部門、企業外部、競爭對手等方麵,全麵運用ABC,以準確的成本核算資料,向不同部門的人員展示一幅更廣闊的企業成本競爭地位的圖景,使企業管理者和各級人員把自身的工作與企業的戰略地位聯係起來,以達到在降低成本同時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3)桑克模式。
桑克模式由美國管理會計教授桑克(Shank)提出,是在波特教授所著《競爭優勢》一書的基礎上創建的。它利用一係列的分析工具,為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戰略上的透視。其內容包括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分析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首先,通過對行業價值鏈、上下遊價值鏈、自身價值鏈、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了解企業在行業中的位置,尋找利用上下遊價值鏈來降低成本的途徑,消除自身不增值因素,知己知彼,洞察全局,並由此形成企業成本管理的各種戰略。其次,企業要對自己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詳細周密的調查分析,定位其所應進入的行業、應該立足的市場、應該開發的產品,進行戰略定位。再次,進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與傳統的以產量為主要成本動因不同的是,戰略成本動因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管理成本。
它把成本動因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執行性成本動因和作業性成本動因,他們分別屬於企業宏觀的、中觀的和微觀的成本動因。宏觀的動因包括投資規模、垂直一體化程度、經驗、技術、複雜性等。中觀的成本動因包括職工對企業投入的向心力、全麵質量管理、生產能力運用、廠房布局規劃、產品結構、上下遊聯結關係等。這些動因對成本的影響比微觀動因更深遠更持久,且一經形成難以改變,因此更應引起戰略成本管理的注意。
戰略成本管理的三個分析工具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彼此密不可分的關係。企業首先要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分析其成本產生於哪些地方,了解產品成本的鏈接,然後從行業、市場和產品等三個不同的層麵定位分析,確定企業是應采取成本領先還是產品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從而確定成本管理的方向。一旦企業的競爭戰略確定,企業就要進行成本動因分析,從戰略上找出引起成本的因素,然後尋求降低成本的戰略途徑,以配合企業的競爭戰略。
克蘭菲爾德模式的實質是把SCM作為企業製定競爭戰略的工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羅賓·庫柏模式的實質是在傳統的成本管理體係中全麵引入ABC並關注企業競爭地位的變化,從而構成一種戰略成本管理係統;而桑克模式則以戰略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動因分析三種工具構成了一個相互聯係、密不可分的體係,並且具有內在的邏輯關係。桑克模式是目前大家公認的比較理想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