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在談判中無往不利—優勢談判心理術 (3)(3 / 3)

將反詰進行到底

商業談判中,有時對方會故意示好,甚至示弱。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采用必要的詭計,才能探聽出對方的真實意圖。

我們來看下麵這位銷售員乙是怎麼做的:

甲:“其實您應該能夠看出我方的誠意,我們之所以想跟您合作是因為貴公司的實力以及業界的聲譽,所以,您就不能再考慮一下?”

乙:“考慮什麼?通過什麼考慮?隻是因為貴方的誠意?商業交易,產品質量得有保證,貴方有過硬的資本嗎?”

甲:“當然有啊。”

說著,甲順手拿出一打資料。

“您看,這是我們給上家企業提供的產品,以及他們對產品做出的評價。方同公司您知道嗎?這家公司還是不錯的。”

乙一聽,臉色突然變得不好。

“方同公司?就是你們給他們提供的商品?”

“是啊,您聽說過?那就更好辦了?”

“是更好辦了。現在我可以鄭重的跟你說,談判到此就可以結束了。知道你們把方同害慘了嗎?產品質量不達標,外觀老舊,一到貨就長時間積壓,根本賣不出去,這就是你們提供的優良服務?你們的誠意?”

“不會吧,您可能是搞錯了。”甲有些慌張,“噢,是我拿錯了材料,我馬上讓人拿對的來,馬上就好。”甲似乎更加忐忑。

“可笑!你們是不是也想通過我們在業界的聲譽,先把和我們合作的風聲透露出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得名又得利啊?”

“沒有,沒有,我們根本沒這種想法。”

“沒給我看資料之前,我真的猶豫不決,你說得真是太好了。又可以讓利又可以提供各種優惠服務,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看了資料我明白了,你是想讓我們再成為那個倒黴蛋啊。騙人怎麼也不學聰明點,把資料改改呢?”

“沒有,沒有,您真的誤會了,我現在就給公司打電話核實,肯定是有人搞錯了。”

“不必了,就這樣了。”

商業談判中,如果一方故意示好,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對方實力確實較弱,需要用這種討好的方式贏得另一方的青睞;二是這是對方的幌子,想借此麻痹另一方獲取商業利益。故事中的甲就屬於後者。

最開始,乙還沒看出對方的真麵目,但他一直在用反詰的詭計詢問對方。用反詰本身就表明乙對甲有些不信任,他想用略帶質詢的方式讓對方自己說出自己的不足。誇大雙方實力以及需求見的巨大差距。甲雖還適時遮掩,卻在不經意間說出方同公司的事,此事暴露,乙就更有資本質疑對方。也由此看出了對方的真秉性:先通過笑言善變獲得對方的信任,簽訂合同後,再以次充好,達到損人利己的卑鄙商業目的。

被乙看穿後,甲局促不安,甚至語無倫次。本想通過一貫的伎倆欺騙對方,怎想到耐不過對方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終將真話講出,露出馬腳。

反詰就是這樣,通過不斷的質疑,將問題點指向對方,使其處於一種難堪的困窘狀態,在不斷擴大本方需求與對方供給能力差距的同時,逼對方量出自己的老底,行與不行,就在此刻的評估。

同時,對比的也可達到反詰的效果。即拿另一方的實力或者措施與談判方相比較,在比較中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差距,放棄先前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

“我們公司的產品非常好,還是訂購我們的吧?”

“是嗎?跟這個行業前十名的公司相比,你們的實力怎麼樣?產品質量比得過嗎?”

這樣一問,對方就會在自知沒有足夠資本的情況下,乖乖閉上嘴巴,收斂起來的。

所以,無論是在談判桌上還是辯論席上,學會用反詰的詭計,你與對手的交鋒中就可能占據優勢,盡早使勝局向本方偏移。

【亮點重溫】將問題點指向對方,使其處於一種難堪的困窘狀態,在不斷擴大本方需求與對方供給能力差距的同時,逼對方量出自己的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