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開玩笑吧?”礦主大聲道。“不,我們不是開玩笑。但是請把你的實際售價告訴我們,我們好進行考慮。”礦主仍堅持3000萬美元不變。在隨後的幾個月裏,雙方形成僵局,價格也在停在2500萬與3000萬的對峙。
為什麼賣主不接受2500萬這個顯然是公平的還價呢?荷伯決定弄清楚,於是他決定請礦主吃飯。在荷伯的一再追問下,礦主終於對解答了荷伯的疑問:“我兄弟的煤礦賣了2800萬美元,還有一些附加利益。”荷伯明白了,礦主如此頑固原來不想輸給自己的兄弟。
有了這個信息,荷伯就跟公司的有關人員商議。他們首先搞清礦主的兄弟確切得到多少,然後再製定了應對計劃。不久,談判達成協議,最後的價格沒有超過公司的預算。同時,付款方式與附加條件也使礦主覺得自己賺得遠比自己的兄弟多。
商界談判中,談判對手主要有四種類型:強硬型、團體型、陰謀型、搭檔型。
強硬型對手通常很固執、自信、傲慢,總是咄咄逼人,不肯示弱。多數時候常常對對手提出的要求一口回絕,毫無回旋餘地。即使他們申明將認真考慮對手提出的條件,但事實上,一轉身就會把這種許諾忘得一幹二淨。如果對手步步緊逼,要求結果,他們立即會矢口否認。
團體型對手是以團體作戰的方式出現的。如果談判的一方是一個多人團體,而另一方隻是單槍匹馬,這時在談判桌上就出現了眾寡懸殊的情況。相對來說,團體型對手很容易占據心理優勢,因為他們可以輪流作戰。另一方就會在對手的輪番攻擊之下,疲於應付,最終筋疲力盡,降低判斷能力,影響談判目標的實現。
陰謀型對手會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和欲望,使用一些詭計來誘惑對方達成不公平的協議。這種對手不僅善於在談判桌麵上采取車輪戰術,通過不斷更換談判人員的方法來使對方精疲力竭,從而迫使對方做出某種讓步,還善於使用間計,以各種手法獲得對方的談判信息,從而使自己在談判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搭檔型對手常用的策略是:當談判開始時,隻派一些低層人員作為主談手。等到談判快要達成協議時,真正的主談手突然插進來,表示以前的己方人員無權作出這樣的決定,不僅會使之前達成的協議和共識失效,將談判重新拉回到原點,還會因為對方底牌的暴露,而提出更為苛刻的談判條件。
任何類型的談判對手都會有缺點和弱項,談判人員隻要能夠做到一己之長攻對手之短,在對手的弱項上作出文章,就能獲得談判的最終勝利。
麵對“強硬型”談判對手,要了解對方如此強硬的理由,隻有摸清這些,才能進行有力的反擊。例如對手是依據領導指示而如此強硬,那麼完全可以直接去找他的上層;如果這隻是對方談判的一種手段,大可不必驚慌錯亂,沉著應戰,不要表現出亂了陣腳的樣子。
麵對“團隊型”談判對手,如果談判人員是單槍作戰,就應該懂得一個道理:如果你離開談判桌,對手一定會驚慌失措,因為他們需要有對手。如果對方仰仗人多勢眾,發起強烈攻擊,而己方在應辯上難以自顧,最好的辦法就是拖延時間,增加休息時間,為作各種準備贏得實際,以便使自己應對各種情況更為從容。
麵對“陰謀型”談判對手,正確的方式是拖延談判,讓對手重新回到原來的談判上,並拒絕向剛被換上場的談判對手陳述之前的承諾和約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對方臨陣換人,自己也可以臨陣換人。如果對方否認過去的條件,己方也同樣否定之前的許諾。另外還要加強內部防範,避免出現內鬼。
麵對“搭檔型”談判對手,談判人員要加強談判對手資格的審查工作,必須了解對手是否有簽字的權利。搭檔型談判策略極具有殺傷力,因為談判進行一定時候,陷於被動的一方可能已經完全了暴露了談判底線,除了答應對方的條件,別無良策。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如果對手表示簽字權在上司手裏,談判人員就應該立即拒絕談判。
【亮點重溫】談判人員要對談判對手的類型進行歸類和分析,根據不同的類型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使談判方法有的放矢,提升談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