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書生誤國(2 / 2)

與張遼交戰一個時辰,愣是沒讓一名魏軍衝上城頭,而他的龍光門至今為止也在戰死了不到兩千禦林軍和三千新兵,但張遼卻至少付出了七千人的代價。

此刻,就在劉仁軌帶兵前去增援龍光門時,張遼抓住時機,親自帶人衝鋒,在一波猛烈的箭雨和擂石之後,張遼手握大刀率先衝上了城頭。

張遼憑借一人,揮舞著手中的索命大刀,竟活生生的在自己周圍二十米的方位之內,殺出了一道真空地帶,禦林軍的將士們瞧著渾身沐浴著鮮血的張遼,渾身都在顫抖,就在剛剛,這位黃臉大將一刀就劈死了他們的王將軍,王將軍可是號稱是他們禦林軍的第一高手啊,結果在他的麵前來一招都沒走上,天啊,這些人究竟是什麼來路。

在張遼衝上城頭之後,五萬魏軍緊隨其後,眨眼間,雄偉的龍光門上,遍布兩軍將士廝殺的身影兒,同樣在酣戰了一個時辰後,龍光門的五萬新兵折損了三分之一,其餘的都四散而逃,而兩萬五千禦林軍則是戰死了一萬八千人,僅存的七千殘兵在一名副將的逃脫下,朝著不遠處的上東門撤去。

.......

大明宮內,李治忐忑不安的坐在龍椅上,握著武則天的玉手,聽著外麵震天的廝殺聲,這一刻的李治居然有了一種大唐將亡的感覺,可他才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啊,難不成虎視天下的唐帝國,和滅亡不久的大隋一樣,氣數已盡了?

可以明顯看到李治額頭的冷汗,和不斷發抖的雙臂,證明這位皇帝已經嚇到了極點,估計這時候隻要看見一名聯軍士卒提刀殺進了他的眼前,他就會一穀腦鑽到桌子底下,跟玉皇大帝似得。

但反觀大殿之上的其他人卻是要比他鎮定多了,武則天雖然也很焦慮,表麵卻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而英武公李績,卻可以說是全場最鎮定的人了。

不管是表麵還是心理,他都一點也不緊張,李績一生戎馬,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況且他已經猜透了聯軍心中的想法,現在,他就等著皇上開口,派人去談判了。

至於李治為什麼自己都嚇成了這幅模樣,也沒有派人去和談,很簡單,兩個字,尊嚴。

不僅僅是他這個皇帝的尊嚴,更是大唐的尊嚴,泱泱大唐,帶甲百萬,這麼一個超級大國,居然會被人包圍了都城,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而且注意,之前說李治要是看見有聯軍將士衝到他的眼前,他的反應頂多就是鑽鑽桌底,而不是投降,李治雖然中庸了一點,但身為一位皇帝,一位執掌了大唐數十年的皇帝,又怎能沒有傲骨,雖然他這個傲骨有沒有都沒啥用.......

李治心裏想的很簡單,那就是他要在援軍到之前守住長安就好,他傾整個大唐之力,難道還對付不了城外的賊軍嗎,這一仗必須要贏,也一定要贏,李治心中的想法,可以說是在場絕大部分大臣的想法,這都被人家打上門了,要是不還教訓他們一頓,大唐的臉麵不都丟盡了嗎?

所以在昨天晚上李績提出和談的想法後,立刻遭到了百官的炮轟,尤其是那些禦史,一群天天吃飽了沒事兒幹,看誰不順眼就打誰小報告的家夥們,不說指鼻子罵李績,也差不多了,總而言之就是一頓冷嘲熱諷,說李績怎麼怎麼貪生怕死,怎麼怎麼喪權辱國。

和談?這置大唐的威嚴與何地?那群禦史甚至要求,劉仁軌立刻就帶兵出城,和城外的賊軍血戰。

李績冷哼了一聲,懶得理會這些酸腐書生,到了現在連人家身份都沒搞清,枉然出兵搞不好就會損失慘重,要不是和那些酸腐書生爭辯怕髒了自己的口舌,李績真想問他們一句,是那所謂的尊嚴重要,還是大唐幾十萬將士的性命重要!!

最可笑的是讓劉仁軌帶著城中僅存的六十萬士卒出去血戰,你們都是白癡嗎,六十萬,聽起來是不少,這六十萬人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新兵,把他們派上戰場和送死有什麼區別。

書生誤國,書生誤國啊!!

當時在場中,讚同李績和談這一想法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將軍劉仁軌,一個就是武則天,雖然他們也將大唐的尊嚴看的很重,但.........有些時候,尊嚴真的不能看的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