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安喜門被破,主將張文德命隕城頭,禦林軍兩萬五千餘將士全部戰死,無一生還。”
“報,龍光門被破,禦林軍將士戰死一萬八千餘人,其餘士卒被迫撤入長廈門。
“報,建東門被破,孫太戊將軍身中數箭,不治而亡,禦林軍將士戰死一萬三千餘人。
“報,定鼎門被破,禦林軍將士戰死兩萬餘人,劉大同將軍被俘。
聽著耳邊傳來的一聲聲噩耗,李治差一點當場昏迷,雙方從早晨七點,一直打到了下午兩點,血戰了四個時辰,八個小時,至今為止皇城八門已經被連破四門,二十萬禦林軍竟然死傷了七萬多人,至於那四十萬新兵,更是傷亡了近十幾萬。
照這個架勢,不要說守到援軍來了,隻怕能不能扛過今晚都夠嗆。
現在的李治是站是不是坐也不是,一個人焦躁的在這大殿內走來走去。
“怎麼會敗得這麼快,朕的禦林軍不是號稱是除了玄甲重騎之外,大唐最驍勇善戰的將士們,二十萬人,再加上長安城,難道連一天都守不住嗎?”
諾大的大殿中,竟沒有一個人回答李治的疑問,在場大多數的都是文官,對於行軍打仗之事,一竅不通,光看之前那幾個禦史的德行就知道了,城外有近百萬的虎狼之師,他們居然讓劉仁軌帶人出城血戰,這都不能算得上是軍事白癡了,簡直就是一煞筆。
其實這也怪不得那些禦史,大唐太平了這麼多年,而且這些年不管是大仗小仗,從來都是百戰百勝,沒有一次失利,這也養成了上到皇帝,下到販夫走卒,對大唐兵馬無敵的信心,不過是一些叛軍,就算人多了一點,又怎麼能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唐鐵軍相提並論呢?
還有一點,就是這群禦史從來沒有相信,包圍了長安城的是一百萬人,因為這在他們看來,根本就不可能,頂天了也就是三十萬人吧,關鍵一百多萬?這麼大的人口空缺,他們這些當官的怎麼能不知道?
除了禦史,包括在場大多數的文官都是這麼認為。
百萬?號稱的吧。
畢竟他們自己也不是沒幹過這種事兒,此次薛仁貴攻伐高句麗,四十五萬大軍,他們也是號稱百萬。
號稱這個東西吧,說白了就是吹牛逼,就比如薛仁貴征討高句麗,你要是實打實的說四十五萬,那人家估計還不怎麼害怕,也就是感慨一下,四十五萬,人不少啊,但也就是感慨一下,遠遠沒到望風而逃的地步。
可你這要是說百萬,估計都不用打,全都來主動投降了,舉一個經典案例,遠了不說,咋們就說說老曹,曹操老同誌當年的光榮事跡,他當年不就是號稱八十萬差不多百萬大軍下江南,給東吳那群犢子,一個個嚇得,恨不得趕緊跑到曹操麵前投誠。
再遠一點,就比如荊州的蔡瑁吧,這位兄弟更是老早就開始捉摸著投降這檔子事兒了,當然了,他這個是屬於正兒八經的想要歸降曹操,跟東吳那群完蛋貨兒還不是一個概念,可說白了,這號稱也就是嚇唬嚇唬普通士卒,正兒八經的將軍和軍隊的主腦人物才沒那麼傻呢,你說百萬就百萬啊?開玩笑一樣。
但現在,這長安城外可是貨真價實的百萬雄師啊,也不該說是這些文官禦史欠抽還是怎麼的,昨天劉仁軌拍著胸脯說長安城外有一百萬的敵軍,李治當時都相信了,可立馬站出來個四十多歲白白胖胖的禦史大人,對劉仁軌好一頓的冷嘲熱諷,大概就是說他怎麼怎麼不靠譜,到了最後更是直接撕開臉皮道:“劉將軍,長安四門丟了也就丟了,畢竟你不是守城將領,皇上也不會怪罪於你,何必找這些借口呢?”
劉仁軌被這個禦史氣的差點拔劍殺了他,娘的,我這是找借口嗎?有本事你他娘的自己滾出去看看啊。
在這些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禦史嚴詞之下,李治也有點懷疑,劉仁軌話語的真實性,可能真的沒有那麼多人吧.......
但今日,皇城八門連丟四門的情況一發生,李治就明白,自己被這些欠抽的禦史給騙了,如果城外沒有百萬人馬,四門又怎麼可能丟的這麼快?
當下,李治的目光看向了一名禦史道:“周大人,你不是說城外隻有三十萬的敵軍嗎?那為什麼他們能夠連續攻下皇城四門,還殺傷了我們幾十萬的將士?”
“這這.......皇上,可能是另有隱情吧.......”周大人苦著一張臉道。
李治好懸沒被他這個另有隱情給氣死,媽的,你說的那叫人話嗎?還另有隱情,李治算是看出來了,這些禦史一個個天天除了彈劾這個,彈劾這個,沒事兒在指責指責自己,說難聽點就是罵他,其他的什麼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