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關於賺錢的七大法則(2)(3 / 3)

然而當我吃得正起勁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了一句:“你英語說得真是不錯呀!”

猶太人就不用說了,就是普通的美國人在社交方麵也是非常擅長的。他們在交談中會經常誇獎、奉承對方,也可以說他們在讚美對方這件事上非常拿手。當然,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像大多數日本人那樣說一句“No,No!”(您太客氣了),而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對方是在奉承你,並愉快地接受這種奉承同時向他說一句“Thankyou”。於是,我在聽到那位猶太商人的誇獎之後回答了一句“Thankyou”,而他又繼續說道:“請問,你在說英語的時候采用的是英文的思維方式,還是日文的思維方式?”

聽到這裏,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采用的是猶太人的思維方式。”於是,他一邊朗聲大笑一邊不停地稱讚我說:“迄今為止,在我從日本人那裏得到的答案中,這是最令人滿意的回答喲!”

這位猶太商人似乎覺得,一位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東洋人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他自己卻無法講一口流利的日語,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當他見到我這個能用英語與他交談的日本人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揣摩起我在說英語時究竟是用日文的思維方式還是英文的思維方式。

其實,我在講英語的時候,並不是采用日文的思維方式,而是用英文的思維方式邊想邊說的。我想,這位猶太商人肯定也在期待著我能從這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答案。

然而,我給他的答案卻是“采用猶太人的思維方式”,這個答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同時,這個答案也讓這位猶太商人喜出望外,並因此而給予我很多溢美之詞。其實,他之所以會作出如此反應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

當某些非猶太裔的商人在自己所有的生意上都賠本時,就會想到用自己所經營生意的數量來掩蓋自己失敗的事實。

在意第緒語中(猶太人使用的德語、希伯來語等的混合語言),猶太人將自己稱為“Yid”(其形容詞是“意第緒語的”),而將非猶太裔的人稱為“goy”(其形容詞是“異教徒的”)。然而,在這兩個單詞中卻蘊涵著遠超詞語本身的更深的含義。

例如,當猶太人之間說“異教徒的茶杯”(即指非猶太裔人的頭腦)時,並不僅僅意味著“像非猶太裔人那樣去思考”,而是表示“糊塗蟲、愚蠢的人”的意思。另一方麵,當猶太人說“意第緒語的茶杯”

(即指猶太人的頭腦)時,除了要表示“像猶太人那樣去思考”的意思之外,還有“像猶太人一樣聰明”的意思。

通過上述講解,我想大家一定都充分認識到了猶太人對於自己的頭腦抱有多麼強烈的驕傲與自信,以及他們對於非猶太裔人經商的能力所表現出來的極度蔑視。

例如,猶太人之間經常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某位非猶太裔商人在自己所有的生意上都賠本時,他們就會用自己所經營生意的數量來掩蓋自己失敗的事實。”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某位非猶太裔商人感歎到‘上帝啊,您為什麼沒讓我托生成一個猶太人?’而猶太人給他的回答是‘因為上帝必須要讓一些人來購買我們猶太人販賣的商品’。”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猶太人在經商方麵的自信。

也可以說,我對那位猶太商人的問題所作出的隨機應變的回答使得這位猶太人的自尊心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所以他才會如此興高采烈地對我大加讚賞。雖然,我並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會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在那頓午餐之後不久,便和這位猶太商人開始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合作,並且他很快就成為了我們公司的大客戶。

猶太人擁有一種強烈的自信,他們認為自己要比其他民族的人聰明得多。不過,這種自信並不是一朝一夕就產生的,它根植於猶太人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與其他民族相比,猶太人要更加熱衷於教育,我在後麵的章節中還會講到這一點。在猶太法典中有著這樣一句話:“猶太民族是一個起源於書本的民族。”正像這句話所說的那樣,猶太人從幼兒時就特別注重讀書學習,並且他們還將這種習慣一直貫徹到日常生活及學校的課堂中。

更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裏猶太人曾遭受過很多個國家和民族的嚴酷迫害。這種被人歧視的苦難經曆也使得他們更加重視讀書學習。由於猶太人常年流落於世界各地,並且每個國家也都禁止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和工廠,所以他們除了依靠自己的頭腦來維持生計以外,別無他法。並且,猶太人很可能在某一天就被突然驅逐出自己長期居住的地方,而那個時候他們除了能帶走自己所穿著的一身衣服之外無法再帶走其他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