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 來而不往非禮也 贈你一陣曰鬼葬(3 / 3)

“恩,那愛姬對奉常之子顧子承,又怎麼看來?”

姬陽聞名略有一僵,秦王狐疑看了她一眼,她連忙玉臂輕舒,環住了秦王的腰,“奉承公子自是不必說是一等一的才俊。”

秦王沉思片刻“愛姬有否覺得顧子承榮寵太甚,滅魏之後,又在攻鄭一戰中,功勳卓著,此番孤讓其回都,其實心存打壓,免得他滋生驕傲之心。”

姬陽笑了笑回道“子承公子一貫的謹慎自律,對君上也是甚為忠心,那會有什麼驕傲之心啊,君上多慮了,如此良宵,君上,還是莫談人事了。”

“愛姬,所言有理,子承一向為國盡忠,孤,多慮了,如此良夜,孤是應該好生疼寵愛姬啊。”言畢,大手又開始遊移。

秦:秦邑城郊:一處竹屋

誠悅倒不知此番自己還能醒來,第一眼看見的是一位亦是身著青衣的青年,卻不是子承,模樣倒是清俊,“你是何人,我現在何地?鄭國現今如何?”

“顧華言,秦地,秦軍不日將滅鄭。”

誠悅聞言,心下一歎,自己已然盡力,如此也是命運使然,“姓顧?你是那顧子承的人?”

“然。”

“那你們擄我前來,目的為何?”

“我先問先生,與秦對敵,為何”

“保家為民。”

“好,保何家,為何民?”

“自是鄭…..”

“先生如此怕不是本意吧,你之前並未言保家“衛國”,可見先生心中首先是民,而後,是國。”

“那又如何”

華言心下一喜,那就好騙了,“先生心中明白,如今天下幾分,小國為大國所吞並是局勢使然,我們能為天下之民所做的無非是,盡已謀力,相助一國,盡快天下一統,百姓方可得安居,否則永遠是戰火燎原,朝不保夕。”

“齊楚亦是大國。”言下之意就是,我不必一定要助秦。

華言心下了然,出言道“先生,現下在秦。”

同樣言下之意是你這條命是秦所救。

誠悅是聰明之人,哪有不懂,當下沉默不語。

“先生所慮,不過是秦是滅鄭之敵,這點先生盡可放心,先生所助的是子承並非秦。”

“你們?容我細思”

華言頷首,在一旁飲茶相待。

半響,誠悅終於道了一聲“可”,實則華言心下想的若說與誠悅知,他必拍桌走人,毫不停留,無他,華言心下想的不過是:助秦,還是助子承,都是一回事,子承助秦,你不還得乖乖相助,這招也就騙騙你這等實誠之人。

華言笑得奸滑,若是有旁的人在場,必會覺得這笑意與子承倒是有七八分相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怎會是空談呢?嘿嘿

至於,為何大老遠的要把誠悅弄到秦邑,交給華言說服,而不是子承,當然是子承覺得華言這家夥就管著個木寶閣,太過清閑,找點事讓他忙忙也好,比如,比如這勸降一事。

再說子承,其在返程途中,倒是收獲了一份驚喜。在櫟陽一帶下榻時,身邊的暗衛有一半在護衛之時認錯了主子,這一奇天怪事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那日,子承在櫟陽城內行走,不曾想因為戰事,櫟陽流民極多,幾下一錯身,身後靠後的一半暗衛,找不見了子承,當下四處尋找。

忽見街邊有一伶人館,思及自家主子和華言公子不一般的關係(長翎內部不是所有人知道子承是女扮男裝,隻有領頭之人知曉)覺得公子進去的可能性很大,便進入尋找。

果然在裏麵找到了“公子”,隻是不知公子怎的換了一身伶人的衣服,頗為怪異,想著“公子”有特殊癖好,心下不疑,也不管“公子”不願回去,以戰時危險為由,將其帶回了驛站。

然後,他們看見了真公子,解釋了一番,然後,再然後就被惱羞成怒的子承罰了。

不過子承望著那個小倌倒是頗為吃驚,他倒是和她男裝的模樣甚為相似,隻不過他是男子,骨骼比她更生硬一些。

當下她便想這種千裏尋親的萬年狗血劇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吧,不過再打探一番,發現此人是齊國人,因戰事才流亡至秦,方才作罷。

此人,倒是有些用處,子承用折扇輕輕挑起了“自己”的下巴,笑靨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