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懂得博弈創造效益(3)(2 / 2)

所以,對任何一隻公雞來說,自己最好的結果就是,對方退下來而自己不退,但是這種選擇存在著對方也不退從而造成兩敗俱傷的隱患。

如果兩隻公雞都選擇前進,結果是兩敗俱傷,雙方都得-2;如果一隻公雞前進,而另一隻公雞後退,則選擇前進的公雞得1,而選擇後退的公雞得-1;如果兩隻公雞都選擇後退,則兩隻公雞都得-1,但沒有兩隻公雞都選擇前進受到的損失大。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鬥雞博弈。在鬥雞博弈中存在兩個納什均衡點:紅公雞前進,白公雞後退;或者是白公雞前進,紅公雞後退。但關鍵問題是誰前進,誰後退?

如果在某種較量中,隻有唯一的一個納什均衡點,那麼其結果就是可以預測的,他們之間唯一的納什均衡點就是我們所預測的結果。但如果在某種較量中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納什均衡點,那我們就無法確定會出現哪一個結果。鬥雞博弈就屬於後者,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其結果,不能確定誰前進、誰後退。

但是,在具有分析能力和理性選擇的人類社會中,麵對與鬥雞博弈類似的情形,人們往往會根據雙方的實力對比,理性地選擇前進或是後退。

鬥雞博弈的類似現象在商場如戰場的商業社會中時常存在。

比如,現在一般工薪階層常采用的按揭供房,就常使購房者陷入進退兩難的鬥雞博弈中。

按揭供房大致是這樣一種情況:首先,購房者與開發商之間確定一個房屋購買價,然後開發商、購房者與銀行訂立一個三方協議,購房者先交給開發商部分購房款(可以是全部購房款的30%或20%),剩餘購房款由銀行先付給開發商,然後購房者在與銀行確定的還款期限內分期將本金和利息還給銀行的一種供房方式。這是一個三方均得益的製度。

按揭買房造就了國內與日俱增的“負翁”一族。“負翁”們在承受房貸還款壓力的同時,還時刻擔心自己會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局之中——當房地產行業出現泡沫,政府強製下調房價,使得房價跌破當初的買入價並看不到上漲的希望時,“負翁”們就麵臨著繼續按揭供房還是停止按揭供房的兩難選擇:繼續按揭,就等於不斷地將錢扔進水裏,但停止按揭,那以前的房款就等於是打水漂了。

理性地講,購房者應該繼續供房。因為購房者的資金有70%甚至80%來自於中央銀行,而購房團體中有70%~80%是通過按揭貸款的,就是說,用於購房的60%~70%的資金都來自於國家。在如此龐大的政策麵支撐下,我國的政策又是以親民、和諧社會為主導方向的,房價出現下跌隻能是一種暫時現象,從長遠來看,都會上漲的。所以,購房者千萬不要因一時的得失而鬱悶不已,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此外,中國人先前老是不講信譽問題,銀行貸款不還,信用卡不還,現在銀行對此很嚴格,信用卡一期不還或者是幾期不還,就納入黑名單了,中國也在打造黑名單製度。從這個角度來看,購房者也要繼續供下去,沒的選擇。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售房過程中,售樓人員往往軟磨硬泡地通過多種手段誘使購房者訂立購房合同,並交一部分押金。交了押金的購房者極有可能會陷入鬥雞博弈的兩難境地:若在參觀了多個樓盤之後,對現在的房屋價格或格局不滿意,想終止合同,那麼先前所交的押金便收不回來,但如果不終止合同,將可能承受更大的損失,比如此房價偏高而導致的購房差價,或對格局不滿意,以後住著也不舒心等。

當然,並不能由此就斷定說銷售者的這種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關鍵是作為消費者的您,要注意擦亮自己的雙眼,謹防進入商家為您精心設置的圈套中。除了房子問題,在其它商業運作中鬥雞博弈的現象也時有出現。個人的有之,商家的也有之。它常常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考驗我們的智慧,在麵對這種情形的時候,我們要用自己的經驗和才智去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從而做出最有利的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