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懂得博弈創造效益(2)(2 / 2)

真是造化弄人啊,這種選擇所形成的結果令人啼笑皆非。出現這樣的選擇,其真正原因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

對於企業來說,經濟人擁有完全信息是傳統經濟學中的一條十分重要的基本假設。但在現實生活中,市場主體因種種原因不可能掌握完全的市場信息,大多數情況都是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之中。

在現實經濟競爭中,有些商品的電視廣告隻有明星的表演,而並無此產品的價格信息,也沒有其售貨地點信息,其用意就在於引導消費。

在人們的常規意識裏,通常會認為產品之所以要打廣告,其目的就是向消費者介紹該商品的功能特點,並傳遞一些必要的購貨信息,如商品的價格、出售地點等。但現代廣告遠遠不局限於此,更多的是為了引導消費者消費,創造新的消費理念。

尤其是在對新產品進行市場推廣時,其商業廣告通常會完全顛覆傳統廣告中傳遞產品信息的做法,取而代之以一位當紅的電影或電視明星用此產品表演一番,當然顯示一下產品商標還是必要的。其目的就是利用廣大消費者的“追星”心理開拓產品的消費市場。

商家請當紅明星做產品代言人,就向外界傳遞了兩個信號:一、此產品一定不錯,要不怎麼明星都用它呢?這樣一來,不用花太多口舌介紹產品的功能信息,這位明星的“粉絲”們就一定迫不及待地搶購去了;二、由於請的是當紅明星,其出場費一定不是一筆小數目,這可以傳遞給消費者這樣一種暗示:此企業是實力強、生產好產品的企業,而請不起當紅明星做代言人的同質產品是不好的產品,或者說是偽劣產品。所以商家並不在乎明星在廣告中說了什麼,更無所謂廣告中是否會介紹產品的功能、價格等信息了。

對於個人來說,找工作是一個初涉社會的畢業生要麵臨的大事,但在人才市場上,招聘者與求職者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對彼此信息了解的不對稱,這直接影響著雙方能否達成合作的結果。

雖然招聘者向求職者提供了介紹本企業的宣傳單,求職者也向招聘者提供了介紹本人的個人簡曆,但宣傳單和個人簡曆上所包含的信息一般都是一些雙方都極容易獲得的公開信息,比如企業的曆史、規模等;求職者的年齡、學曆、畢業學校、所學專業等。而對於雙方都想了解的對方的一些私人信息就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了,像企業的財務狀況、人性化程度等;個人的實際能力、性格與愛好、勤奮程度等,這些往往是很難通過企業宣傳單或個人簡曆可以獲得的。

在求職過程中,大部分情況是求職者向招聘單位提供了詳細的個人資料,而招聘單位卻對自己的具體情況透露得很少,更有甚者是概不透露。求職若渴的應聘者因掌握招聘單位的信息不全而難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或者說是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情況有悖於人才市場設計的雙向選擇的初衷。

在信息不對稱的人才市場的求職中,求職者要努力向招聘單位發出自己的信號,讓對方通過這些信號相信你是不可錯失的、最值得雇用的好員工。

信息不對稱還體現在經濟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了解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一般而言,掌握信息較多的一方往往處於有利的地位,可以通過向信息貧乏的一方傳遞非真實信息而在市場中獲益;而信息貧乏的一方則處於不利的地位,但他會努力地從另一方獲取信息。

信息不對稱會損害信息相對缺失的一方的利益,為減少信息不對稱對經濟產生的危害,政府應參與其中,在市場體係中發揮強有力的調控作用,促使社會經濟向著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

利益是談出來的——談判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