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用經濟學的頭腦想問題(5)(2 / 2)

這位老人聽到清脆的響聲後居然連頭也沒回繼續騎車。這時,路邊有熱心人對他大聲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是頭也沒回地說:“摔碎了嗎?聽聲音一定是摔得粉碎,無可挽回了!”不一會兒,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我想,如果這種事情放到一般人的身上,一定會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對著已經化為碎片的瓷瓶捶胸頓足,扼腕痛惜,有的可能會好長時間精神都難以恢複。每一次選擇之後,我們總是要付出行動,而每一次行動我們總是要作出投入,不管投入的是人力、物力、財力還是時間。在作出下一個選擇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考慮到這些前期的投入,不管它還能不能收回,是否真的還有價值。最終,前期的投入就像萬能膠一樣,把我們粘在原來的道路上,無法作出新的選擇,而且投入越大,把我們粘得越緊。在經濟學上這種無法收回的前期投入叫做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也就是說,沉沒成本是種已經付出但又不能收回的成本。

比如你花了10塊錢買了一張今晚的電影票,準備晚上去電影院看電影,可是臨出門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這時你該怎麼辦?如果你執意要去看這場電影,你不僅要來回打車,增加額外的支出,而且還可能麵臨著被大雨淋透而發燒感冒的風險,這樣還要有吃藥打針的費用。這時,你的明智選擇是不去看這場電影。

一項已經發生的投入,無論如何也無法收回。麵對無可挽回的損失,就對它不再考慮。

沉沒成本是一種曆史成本,對當前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對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產生影響。所以在投資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幹擾。

麵對無法收回的沉沒成本,明智的投資者會視其為沒有發生。比如英特爾公司(Intel)2000年12月決定取消整個Timna芯片生產線就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Timna是英特爾公司專為低端PC設計的整合型芯片。起初公司認為計算機將會通過高度集成的設計途徑減少成本,所以做出這個項目決策。後來,受PC市場變化的影響,PC生產商采用了其他方法實現了成本的降低。可是英特爾公司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如果停止就導致前期的所有投入付諸東流,但經過分析思考,公司果斷決定,下馬該項目,以避免更大的支出。

當前,市場及技術發展瞬息萬變,投資決策失誤在所難免。麵對已經出現的投資失誤,如何避免將錯就錯對企業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

對於個人來說,不計沉沒成本也反映了一種向前看的心態。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決定是否繼續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看重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他們往往會計算已有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其實當我們麵對無可挽回的損失,就應該對它不再考慮,那麼我們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作出新的選擇,贏得一種更為積極的人生。

對於企業掌舵者來說,不計沉沒成本是一種決斷性。一般來說,生產性支出所形成的沉沒成本的損失相對較小,比如,由於不可避免的客觀條件,庫房的庫存品報廢等等,這類成本其實已經是準沉沒成本。而資本性支出尤其是項目投資形成的沉沒成本,損失就嚴重多了。對於某個項目投資來說,投資數額比較大,回收周期比較長;投資項目一旦起步,沉沒成本就已經形成。當覆水難收時,投資者要果斷停止投入,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作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

放棄沉沒成本固然是種果敢的決斷,但如果投資前能夠全麵考慮這一項目的風險,盡量避免沉沒成本就是經營投資的更高境界了。這就要求企業有一套科學的投資決策體係,要求決策者從技術、財務、市場前景和產業發展方向等方麵對項目做出準確判斷。

中國經濟要想和世界接軌,不是一朝一夕能趕得上的,這要求我們的投資者能夠盡快成熟起來,隻有懂得更多的經濟原理,把這些原理運用於實際中,才能更好的推動經濟發展。

經濟的發展關係到我們的綜合國力和民策民生,所以經濟發展不是靠幾個大企業家,幾個龍頭企業就能快速實現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無論是個人還是投資團體,都要學會從經濟學角度考慮問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出一份力盡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