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員工的問題和建議有價值,那麼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就會製訂行動計劃,然後去推行解決。在下一次草根會議上,管理層會通報解決情況,繼續了解員工的反饋,看他們對結果是否滿意,還有什麼意見。這種溝通方式讓員工感覺到重視,極大地滿足了員工的參與心理和被重視心理。
如果沒有到草根會議召開的時間,員工也有其他反映問題的渠道。如果員工覺得麵對麵向管理者反映問題比較尷尬,或他們離總部比較遠,不方便麵對麵反映問題,那麼他們還可以通過寫信或打電話反應問題。公司有一個對員工免費的24小時錄音電話,員工可以通過它跟總裁或總經理反應任何問題。公司的管理者每天都會接聽整理,然後彙報給高層,也會定期給反應問題的員工回饋。
了解員工的心聲,並不是簡單地聽,更要主動地去詢問,真正重視員工的反饋,及時解決問題、消除員工的不滿。當然,管理者還可以詢問員工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這樣可以縮短上下級的距離,讓員工獲得滿足感。
2良好的溝通是管理的生命線
說到溝通問題,有一個因溝通不暢導致機毀人亡的案例,它用血的教訓告訴管理者們:良好的溝通是管理的生命線。下麵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案例:
1990年1月25日19∶40分,在美國新澤西海岸上空37萬英尺的高空,阿維安卡52航班正常飛行。當時預測,機上的油量可以維持兩個小時的航程,在正常情況下,將會在半小時之後降落到紐約肯尼迪機場。
然而,在20∶00分,由於發生了嚴重的交通問題,肯尼迪機場航空交通管理部門通知52航班的飛行員,要求他們在空中盤旋待命。這一盤旋就是45分鍾,當時飛行員向機場交通管理部門報告∶“燃料快用完了。”
機場航空交通管理部門收到這一信息後,卻沒有及時批準飛機降落,一直拖到21∶24分,52航班才被允許第一次試降。但由於當時的能見度太差,飛機無法安全著陸,試降失敗。隨即,肯尼迪機場指示52航班進行第二次試降時,機組人員又發出信息∶“燃料將要用盡。”
21∶32分,52航班的兩個引擎失靈,1分鍾後,另外兩個引擎也停止了工作,燃料耗盡的52航班在21∶3分墜毀於長島,飛機上的73名人員全部遇難。
事後,調查部門從飛機的座艙中找到了黑匣子,並與當時的航空交管部門取得了溝通,發現導致這場悲劇發生的原因是溝通障礙。一個簡單的信息,既然被清楚地表達出來,又為何未被充分地接受呢?
首先,我們來看飛行員的那句“燃料快用完了”。這句話竟然沒有引起機場交管部門的重視,他們讓飛機在空中盤旋太久,最終耗盡了燃料。可笑的是,飛行員明知道燃料即將用盡,在交管部門沒有及時做出試降決定前,並未繼續發出“燃料危急”的呼聲,這才是機毀人亡的根本原因。如果當時他們針對“燃料問題”溝通清楚,那麼這場災難完全可以避免。
同樣,在企業管理中,很多問題的發生,與溝通不暢有很大的關係。這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上情下達出現障礙;一方麵是下情上達出現障礙。因此,企業管理需要良好的溝通作保障,管理者必須重視溝通問題。
諾基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沙瑪·奧裏拉曾在自己的管理箴言中寫道:“我覺得有兩個技能很重要,第一是溝通能力,第二是人才管理能力。但沒有好的溝通能力,一切都無從談起。”日本鬆下電氣公司創始人鬆下幸之助認為:“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
事實上,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已經形成共識:沒有什麼比良好的溝通更重要。溝通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管理者就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下屬的想法,也就不能及時了解事情的進展,及時作出反應;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下屬就不能正確執行上司的旨意,就無法有效地執行到位。可以說,沒有良好的溝通,企業就無從發展。而一切優秀的企業,都是良好溝通的典範。
1992年,摩托羅拉公司在天津經濟開發區破土興建尋呼機、電池、基站等5個工廠,工人人數從不到100人快速增加到8000多人,年產值高達28億美元,這是一個在華投資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摩托羅拉公司良好的溝通機製是分不開的。公司規定,所有管理者必須敞開辦公室的門,任何職位的員工任何時候,都可以直接進門,與任何級別的管理者麵對麵、平等地交流。
公司還規定,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從1號至21號,中層管理者都要與下屬和自己的上司進行一次對話,回答:“在過去的3個月裏,你受到了尊重嗎?”等6個問題。
另外,公司的員工可以通過管理者為他們準備的11條表達意見的途徑,來向公司反饋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