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令出如山,不能讓自己的命令打任何折扣(3)(1 / 3)

李嘉誠對這家公司十分重視,他了解到該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貿易公司,銷售網絡遍布美國和加拿大。如果能夠拿下這個客戶,與它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那麼對長江塑膠廠的發展十分有利。李嘉誠知道,該公司派人來香港考察,並不是考察他一家公司,怎樣才能贏得該公司的信任與合作,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當時長江塑膠廠論實力、論產品質量、論企業規模,都算不上老大,拓展歐洲市場時,由於他的企業規模有限,不被客戶信任。因此,他決定吸取之前的教訓。李嘉誠是怎麼做的呢?他立即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布了一個艱巨的任務計劃:

在一周之內,將塑膠花生產規模擴大到令外商滿意的程度。為此,要把舊廠房退租,把可用的設備搬遷到新廠房,購置新的設備,設備安裝調試,招聘新人並對新人進行上崗培訓。這一切都要在一周之內完成,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使這個計劃前功盡棄。

盡管隻有短短的7天時間,但李嘉誠帶領員工從容不迫地執行任務。哪組人該幹什麼,哪些工作由誰做,每一天的工作進度,李嘉誠都安排得十分妥當。

7天之後,當那家公司的代表抵達香港時,李嘉誠新廠的設備已經完成了調試。李嘉誠讓副手負責安排全員上崗,自己親自開車去機場迎接客人。與此同時,李嘉誠已經派人在港島希爾頓酒店為外商預定了房間……

一切都在李嘉誠的計劃之中進行,最後,那家公司與李嘉誠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李嘉誠也由此蜚聲全港,成為著名的“塑膠大王”。

李嘉誠能夠贏得那家公司的信任,靠的不是運氣,而是高效的執行力。正因為有了如此高效的執行力,李嘉誠才能在短短的7天裏,完成一項浩大的工程,完成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後把一個嶄新的塑膠廠展現在商家眼前,讓商家產生充分的信任感。

身為企業管理者,你很有必要在公司推行有計劃的執行習慣,讓每個員工在接到任務之後,都有製訂計劃的意識。比如,你讓員工完成一個項目策劃,員工腦子裏會想到:我將用幾天完成這個項目策劃?第一天幹什麼?第二天幹什麼?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如此有條不紊地執行任務,那麼團隊的執行力將會異常強大。

6執行不是從員工開始的,而是從老板開始的

有人說:“企業的失敗,20%錯在總裁,因為他的戰略錯了;另外的80%還是錯在總裁,因為他的執行層錯了。”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作為團隊的帶頭人,如果你本身缺乏執行力,那麼你的團隊在你的帶領下,也會變得執行力低下。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誌認為,領導者既是一個組織的發號施令者,更是組織的排頭兵。因為領導者的行為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甚至會效仿。所以,領導應該身先士卒,做執行的榜樣,這樣才能給員工積極的影響。

三國時期,一次,曹操帶兵出戰,出發前,他規定:不許踩踏農民的莊稼,違者將處以死刑。可是在行軍途中,曹操的坐騎受到了驚嚇,慌亂地竄到了麥田裏,把麥子踩壞了。見此情景,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要求對自己定罪。

官員說:“按規定,應該是死罪,但是怎麼能給丞相定罪呢?”

曹操說:“我親口定下的規矩,如果我不遵守,還有誰心甘情願地遵守?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麼能統領士兵呢?”說著,就從腰間抽出佩劍要自刎,部將們趕緊將他攔住。

這時,謀士郭嘉走上前說:“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於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麼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片刻,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那就暫且免我一死。但是我說話不能不算數,我犯錯了也應該受罰,那就割發代首吧!”說完他用劍割斷了自己的頭發。

割掉頭發,在現在來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古代,發膚受之父母,隨便割掉頭發,不僅大逆不道,而且還是不孝的表現。曹操作為軍隊的統帥,能夠割發代首,所表達的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姿態。這種姿態體現了對製度的敬畏,極好地維護了製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給下屬提了一個大大的“醒”。

在企業中,執行同樣需要榜樣,行動也需要榜樣。身為領導者,應該做好這個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多管理者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製度是給下屬製定的,任務是給下屬安排的,下屬必須執行,而他們自己則肆意違反製度,高高在上地指揮。殊不知,從布置任務到完成任務,中間要經過很多環節,管理者應該承擔起溝通、協調、協助和監督的任務,這樣才能保證執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