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危機持續了10年之久,用美國新聞記者米爾頓·莫斯科維茲的話來說,這場抵製雀巢產品的運動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為激烈和最懂感情的戰鬥。直到1984年1月,雀巢公司才承認並實施世界衛生組織有關經銷母乳替代品的國際法規,這場抵製運動才宣布結束。
回頭想一想,如果雀巢公司有完整的危機預警機製,那麼根據社會輿論,他們就能製定科學的應對策略。退一步說,危機爆發後若能科學處理,危機也不至於持續10年。雀巢公司應對危機的策略可謂拙劣無比,他們態度冷漠,被動應對,一味強調自己的產品沒問題,結果非但沒有消除危機,反而使危機愈演愈烈。
危機預警是危機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危機管理的關鍵環節。危機預警主要是人們對危機的認知,表現為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以及在認知的基礎上,建立預警係統。也就是說,首先要有危機意識,其次,還應建立科學的預警係統。如果做好了這兩點,縱然危機總是出人意料地發生,但是比較容易控製危機的全麵爆發。
在危機預警階段,企業主要應做好以下五個方麵的工作:
第一,確定危機來源,對可能引發危機的現象或事件進行列舉。
危機來源於何處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企業可以從這樣幾方麵進行調查:對公司的高層、中層、基層進行問卷調查;對大客戶、經銷商進行調查;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對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調查。通過調查這些人群,企業可以明確可能存在的危機。
第二,對危機進行分析。
對危機進行分析,主要表現為:分析危機發生的頻率;分析危機發生的影響力;分析危機管理的難度;分析危機引起的公眾關注度。企業根據這四條考評依據,可以評估可能性危機的狀況。
第三,確定危機的預控策略。
假如危機爆發,企業應該采取什麼策略來應對呢?對此,企業應提前做好預計。一般來說,應對危機的策略有四種,分別是“躲”、“側”、“轉”、“接”。
俗話說:“惹不起,躲得起。”打不過,總跑得過吧!“躲”就是把企業存在的一些危機爆發的誘因消除掉,避免做無謂英雄,正麵和危機硬拚。比如,堅決避免小問題,改正小錯誤,盡量不要製定冒險性、風險大的戰略決策。
所謂“側”,指的是緩解策略。如果躲不起,也要側身讓一讓,緩一緩,避免硬碰硬。通過各種措施,把危機的誘因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從而緩解危機。
所謂“轉”,指的是轉移策略。如果側不開,就把危機的誘因轉移開。因為企業難免會碰到無法緩解的危機,這個時候應合理地轉嫁風險。比如,將部分經營環節外包,購買保險等。
所謂“接”,指的是防備策略。也就是轉嫁不了風向,那就承擔下來,想辦法防備。為此,企業應做好人、財、物的準備,積極承擔風險。就像防洪一樣,必須做好應對洪峰過境的準備。
第四,對員工進行危機管理培訓和演習。
企業應開展危機管理教育和培訓,一方麵可以增強員工危機意識,一方麵可以增強員工處理危機的技能,還能增強員工對危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這方麵,著名的可口可樂公司做得很好,它每年都要組織幾次危機培訓,培訓內容像是做遊戲,比如模擬記者采訪,模擬處理事件過程,員工互換角色,總經理扮演公關人員,公關人員扮演普通職員。這樣做是為了讓員工從不同的角度來為事態的全局服務,從而更好地勝任危機之下的各種角色。
第五,對危機進行監測和報告。
企業應建立敏感度高、信息準確的檢測係統,主要為了及時收集相關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和處理,從而全麵清晰地預測各種危機情況,準確地捕捉危機先兆,為處理各種潛在危機製定對策、方案,盡量確保危機不發生。
7小公司在危機中更容易調整戰略
俗話說:“船小好調頭。”小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通常涉足的領域和經營範圍不寬,而且投資較少,一旦發生風險,可以立即調整企業戰略。就算經營失敗,甚至企業倒閉,也可以很快從困境中抽身而出,去經營其他的領域。可以說,小企業相比於大企業來說,靈活經營是最大的優勢之一,也是預防危機時的一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