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叢林法則告訴我們:在這個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激烈競爭的社會,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市場麵前,如果你的企業不強大起來,如果你不狠下心來,你的企業就會被淘汰出局。假如你是一頭羚羊,你要時刻提醒自己:隻有跑得比獅子快,我才能生存;假如你是一隻獅子,你要時刻提醒自己:隻有比同類更“狠”,才能成為森林之王。
1做狼一樣的企業家
為什麼有些人在做老板之前,一個人幹事是一條龍,而當他帶領團隊創業時,卻變成了一條蟲?因為他缺乏狼性戰鬥力。為什麼你的員工借口泛濫,抱怨衝天?因為你的團隊缺乏狼性凝聚力。為什麼老員工越來越懈怠,新員工做事一點都不積極?因為公司缺少狼性進化力。一句話,因為老板缺少狼性,不能像狼一樣管理自己的團隊。沒有狼性的老板,就像是長著雙角,卻無法攻擊敵人和保護自己的羊兒,最終的命運隻能是淪為狼的美食。
眾所周知,溫柔的羊兒是以食草、喬木樹葉為生,隻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豐沛的野菜和喬木,羊兒想吃就能吃到,生存比狼容易得多。然而,羊兒有天生的弱點,那就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危機感。對一家企業而言,如果老板是一隻羊,那麼這家企業就會被羊性主導,不要說到國際市場上去尋求發展,恐怕在國內發展下去都很難。
與羊性老板不同,狼性老板經營的企業會具備天生的優勢,也充滿發展壯大的希望。因為狼性老板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狼性老板不會在自己弱小的時候一味要求尊嚴,他們懂得忍辱負重;狼性老板懂得一個互相協作的團隊永遠比個人更強大;狼性老板懂得順勢而為,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狼性老板明白,競爭關係的產生源於資源稀缺,如果他不淘汰別人,別人就會淘汰他,競爭的根本目的是超越對手,比別人更高,比別人更強。
曾經的暢銷書《狼圖騰》一度風靡全中國,狼性企業文化贏得了諸多企業家的認同。青島海爾集團的董事長張瑞敏就無比推崇“狼精神”,他認為這是對企業文化無與倫比的超前認識。而華為集團則是中國企業狼性文化的“始作俑者”。華為總裁任正非將狼的性格融入管理文化,把培養處於饑餓狀態的“餓狼”當做一個長期目標,他曾告誡所有華為員工要居安思危。
“狼性”企業文化具體表現為三個特征:
特征一:保持敏銳的嗅覺,善於捕捉機會。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狼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自己的目標——羊或羊群,窺視著羊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機會,就會立馬出擊。其實,在企業經營上,從行業的發展到戰略的製定,從產品價格的變動到競爭對手的動靜,企業家都應該像狼一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迅速地捕捉市場信息,果斷地製定競爭策略,牢牢地把握商機。
特征二:保持進取心和攻擊性,不輕言放棄。
當狼群襲擊羊時,隻要咬住了羊,就會死死不放,絕不輕言放棄。更可怕的是,狼不是咬死一隻羊就罷手,而是在最短的時間裏,盡可能多地咬死更多的羊。這種強烈的攻擊欲望和執著精神,反映到企業經營上就是盡一切努力去爭取企業的生存。
特征三:追求團隊精神,不做孤膽英雄。
狼很少單獨作戰,它們總是團隊作戰,所以,就算猛虎也對它們心存三分膽怯。在如今競爭激烈的行業浪潮中,團隊精神越來越受重視。在一個企業裏,員工之間要有團隊協作的意識;在同行之中,為了達成雙贏,企業之間也應該有團結協作的觀念。隻有這樣,企業才能活得更長久,發展得更穩固。
對於狼性的三個特征,百度公司的李彥宏曾說:“狼性的三個定義,對現在的百度非常合適: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群體奮鬥。”這種狼性文化何止是對百度非常合適,其實對每個發展中的企業都非常有借鑒價值,也值得每個企業家去學習。
然而,在實踐中,很多老板自身沒有具備狼性,卻把狼性當成“敲打”員工、逼迫員工拚命的口號。殊不知,這是對狼性的一種誤解。
2010年,華為給員工出了一道選擇題:做奮鬥者,還是做勞動者?員工如果願意做奮鬥者,就要提交一份自願申請,如果不想做奮鬥者,而是隻想做勞動者,則可以不提交申請。但是做勞動者在考核、晉升、股票分配等方麵,將會失去競爭優勢。而做奮鬥者的員工,在這些方麵則可以享受更多的優勢,但是要放棄帶薪年假,還要放棄非指令性加班費。
作為企業老板,首先應該讓自己成為狼一樣的老板,再領導員工成為一隻隻“狼”,不斷為企業的發展獲取利潤。為此,老板應該注意幾個原則:
原則1:整體至上,目標一致
在漆黑的夜裏,沒有哪一種聲音比狼群的嚎叫更陰森、更淒慘、更可怕,又更動聽。它們似乎在向自己的對手宣布:“雖然我們聲音略有不同,但是我們有一致的目標,所以,最好不要惹我們。”老板也應該像狼一樣,在包容員工不同的聲音的前提下,告訴全體員工:“我可以容忍大家有不同的聲音,但是大家必須服從公司的整體利益,要把一致的目標牢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