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主動跨越 建一個超越自我的平台(2 / 3)

隻有朝著確切的目標行動,才有成功的希望。讓您的目標進入潛意識中,然後不斷地行動,看看會產生什麼樣好的結果。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在未發跡前的年輕時代,曾擔任過鐵路公司的電報員。

有次在假日期間,輪到卡耐基值班,電報機滴滴答答傳來的一通緊急電報,內容令卡耐基幾乎由椅子上跳了起來。

緊急電報通知在附近鐵路上,有一列貨車車頭出軌,要求上司照會各班列車改換軌道,以免發生追撞的意外慘劇。

當天是假日,卡耐基找不到可以下達命令的上司,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一班載滿乘客的列車正急速駛向貨車的出事地點。

卡耐基不得已,隻好敲下發報鍵,冒充上司的名義下達命令給班車的司機,調度他們立即改換軌道。避開了一場可能造成多數傷亡的意外事件。

按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惟一的處分是立即革職。卡耐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在隔日上班時,寫好辭呈放在上司的桌上。上司將卡耐基叫到辦公室內,當著卡耐基的麵將辭呈撕毀,拍拍卡耐基的肩頭:“您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來繼續工作。記住,這世上有兩種人永遠在原地踏步:一種是不肯聽命行事的人;另一種則是隻聽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這兩種人的其中一種。”

清楚地了解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又是不該做的。這是所有成功者都需具備的條件。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取決於他願意去做一些失敗者所不願意做的事。反之亦同,失敗者之所以導致失敗,乃在於他一直在做成功者所不願意做的事。要能夠清楚地明了什麼是該做或不該做的事,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擁有明確的目標,再則需要清晰的定位,再加上智慧。這樣,就可以有正確的判斷力,看清自己該做的事情。

一味反抗,不聽命行事,以及固執畏縮,隻聽命行事的人,的確難以成功。真正的成功者,是能運用心中的天平,來取得兩者間平衡的人。

重新打造自己的工作觀念從主動到卓越,是一種工作觀念的驟變。每位員工,如果把自己的工作觀念製定得尋常而一般,你一定永遠是一名最普通的員工,最後連這種資格也有可能喪失掉。

一個現代公司,越來越快的工作節奏,打破了你原有的生活節奏,甚至,也漸漸奪走了生活本身應有的幸福與舒適。因此,要在現代公司這樣快節奏的工作中找尋生活固有的快樂,就需要你在工作與生活之間認真地權衡、把握,改變你對於工作的觀念。因為,你的工作畢竟是為了你更好地生活。

是的,如果你隻是將自己的工作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當做是混一碗飯吃的一件差事,那麼,你肯定不會去重視它,喜歡它,進而熱愛它。但如果你能夠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將它看做是深化、拓寬你自身閱曆的一種途徑,一種使你的生存價值能夠充分體現的方式和方法的話,那麼,你肯定會從心底裏重視它、喜歡它,熱愛它,從工作本身中尋找到許多的樂趣和快樂。因為這樣的工作給你所帶來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工作本身的內涵。也就是說,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工作,它們成了你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是對你生活的一種英明選擇,它就會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為你構築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的確,關於工作觀念的改變,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適應變化並捕捉變化中的機會,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以不變應萬變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因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永恒的東西。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著。物質的東西在變化,精神的東西也在變化。是變化產生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

具體地說,近年來,一種關於工作的新的想法和觀念已經越來越強烈,即工作不應隻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一種隻用來賺錢、養家或贏得某種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的手段,而是某種工作本身應該提供給我們豐富的,並培養我們具有各方麵經驗的手段。

這種觀念的變化給我們整個社會所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甚至是徹底的。而且,這種對於工作觀念的變化對整個人類曆史所帶來的影響都將是巨大的。

隻有懦夫才會害怕變化,隻有固步自封的人麵對變化才會退縮,成功者就是要在變化中去尋找成功的機會。尋找到了機會,你也可能使世界發生變化,而且,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改變自己,使自己朝著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邁進。

對於暫時的失敗者而言,變化也給你提供了東山再起的機會,提供了改變你命運的機會,提供了讓你成功的機會。這一次,你不能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了。人生苦短,歲月無情,你不能再等待下去了,應該行動起來,行動起來你就可能成功——給自己找到合適的位置。

傑弗裏曾換過十幾份工作。在一次應電視台《夜來客談》欄目之邀參加一個以“變換工作”為主題的座談會上,他發表了自己的一些體悟和見解:主持人問傑弗裏:“你為什麼一直要換工作呢?”傑弗裏說:“18年來,我一共換了13個工作。換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可說因人而異,我不斷更換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給自己尋找一個恰當的位置。“我認為,人類的痛苦大都因為把自己擺錯了位置。18年來,從一開始‘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為理想而工作’,這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程。隻有你為理想而工作時,工作、生活與娛樂才可能合而為一,這時你將領悟到,為尋找這個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犧牲與代價,都是非常值得的。

“多年來不斷地換工作,我有二點體會:“第一,選擇工作時,除了追逐財富之外,別忘了心靈的滿足。若一味地追逐財富,到最後必定彷徨不已,因為追求財富隻是手段而已,人生真正的目標是在:和諧、快樂、幸福。

“第二,社會就像一部大機器,是由輪軸、齒輪和許多小螺絲釘所組成的。對一部機器而言,輪軸與齒輪固然重要,但小螺絲釘也是缺一不可。因此,我主張與其去當一個自不量力、痛苦不堪的輪軸,不如去當一個勝任愉快的小螺絲釘。

“對於想換工作的人,我想給他一點建議。換工作隻是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是在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在換工作前,不妨拿一張紙與一支筆,描繪出自己3年後的樣子,如果描繪出的景象自己很滿意的話,就不要隨意更換;相反的,如果描繪不出自己3年後的樣子,或畫出的景象並非自己期望的,那就表示目前的工作有問題,應該趕緊轉變方向。”

最後,這位總裁不無感慨道:“隻有在為理想而工作時,工作、生活、與娛樂才可能合而為一。而一個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優點,進而自己擺錯了位置。”

隻要有工作變化,任何人就都有機會!你肯定也有!所以,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將自己原來對工作的觀念加以改變,不再把工作看做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你的一種生活方式,那麼,工作對於你來說,就會成為最為愉快的事情之一。

做事不在多,而在於有效做事不在多,而在於有效,這是成功工作的一項基本法則。對很多員工來說,工作量應該有多少,是不是越多越好?

在一家醫院的產房外,多名男士在等待太太生產,有焦慮、興奮等神色。不久,護士跑出來,對其中一名的甲先生表示:“恭喜!恭喜!生了一個男孩子,非常健康。”甲先生回應:“我在一個極棒的炸雞店工作,所以生了一個男孩。”

不久,護士又出來表示:“乙先生,恭喜!恭喜!你太太生了一對雙胞胎,非常漂亮。”乙先生說:“太棒了,我在雙喜麵包店工作。”接著護士對第三個丙先生說:“恭喜!恭喜!你夫人生了三胞胎。”丙先生說:“不奇怪,因為我是在三陽機車行工作。”

第四名男士看到這種情形嚇得要溜了,護士立即追上去問:“你為何要跑走呢?”這名男士說:“因為我在利德公司工作。”第五男士也拔腿要跑,惶恐的表示:“不得了!我在加潤公司工作。”

生孩子並非越多越好,太多了怕是累死爹娘也養不活。同樣,做事情也是,貴在求精求好,而不在多。IMG有一位精力充沛的女業務代表,負責在高爾夫球及網球場上的新人當中,發掘明日之星。美國西岸有位年輕網球選手,特別受她賞識,她決定延攬對方加盟本公司。

從此,縱使每天在紐約的辦公室要忙上12個小時,她依然不忘時時打電話到加州,關心這個選手受訓的情形。他到歐洲比賽時,她也會趁著出差之便,抽空去探望探望,為他打理一切。有好幾次,她居然連續一周都未合眼,忙著飛來飛去,追蹤這個選手的進步狀況,偏偏手邊還有一大堆積壓已久的報告。

一次那位年輕選手參加法國公開賽。照原訂日程,這位女業務代表不需出席這項比賽,但是她說服主管,為了維持與那位年輕選手的關係,她應該到場。主管勉強應允,但條件是,她得在出發前把一些緊急公務處理完畢。結果她又是幾個晚上沒合眼。

抵達巴黎當天,在一個為選手、新聞界與特別來賓舉行的晚宴上,她依舊盯著那位美國選手,並且像個稱職的女主人,時時為他引見一些要人。當時是瑞典網球名將柏格獨領風騷的年代,他剛好是他們的客戶,又是那名年輕選手的偶像,自然地就介紹給他倆認識,柏格正在房間一角與一些歐洲體育記者閑聊,她與年輕選手迎上前去。對方望向這邊時,她說:“柏格,容我介紹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這位球員的姓名!

後來,那位年輕選手成了世界名將,但他與IMG再也沒有關係。

這位女業務代表的確令人欽佩,如果運氣好,碰上一個懂事的小夥子,她的失誤也不是什麼大的失誤,因為在那種情況下,隻要小夥子自我介紹一下就沒事了,不計較,同樣也沒有什麼事。但她這樣不顧一切地拚命工作,往往關鍵時候難免出錯,則會造成這樣那樣的悲劇。

做事和做人一樣,必須求合理,方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失敗麵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反敗為勝任何一名員工從主動到卓越,必然麵臨挫折。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真正的失敗是犯了大錯,卻未能及時從中汲取有用的經驗教訓。當我們觀察成功人士時,會發現他們的背景都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成功員工和經理,他們都經曆過艱難困苦的階段。

把每一個“失敗”先生拿來跟“平凡”先生以及“成功”先生相比,你會發現,他們各方麵(包括年齡、能力、社會背景、國籍,以及任何一方麵)都很可能相同,隻有一個例外,就是對遭遇挫折的反應大小不同。當“失敗”先生跌倒時,就無法爬起來了,他隻會躺在地上罵個沒完。

“平凡”先生會跪在地上,準備伺機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擊。

但是,“成功”先生的反應跟他們不同。他被打倒時,會立即反彈起來,同時會汲取這個寶貴的經驗,立即往前衝刺。

馬上停止詛咒命運吧,因為詛咒命運的人永遠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

拿破侖·希爾深知,成功就是一連串的奮鬥,對此他特意講了一個故事:“我最要好的朋友是個非常有名的管理顧問。一走進他的辦公室,馬上就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似的。

“辦公室內各種豪華的裝飾、考究的地毯、忙進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顧客名單都在告訴你,他的公司的確成就非凡。

“但是,就在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後,藏著無數的辛酸血淚。他創業之初的頭6個月就把十年的積蓄用得一幹二淨,一連幾個月都以辦公室為家,因為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過無數好的工作,因為他堅持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也被顧客拒絕過上百次,拒絕他的和歡迎他的客戶幾乎一樣多。

“就在整整七年的艱苦掙紮中,我沒有聽他說過一句怨言,他反而說:‘我還在學習啊。這是一種無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競爭,很激烈,實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樣,我還是要繼續學下去。’“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轟轟烈烈。

“我有一次問他:‘把你折磨得疲憊不堪了吧?’他卻說:‘沒有啊!我並不覺得那很辛苦,反而覺得是受用無窮的經驗。’

“看看《美國名人榜》就知道,這些功業彪炳千秋的偉人,都受過一連串的無情打擊,隻是因為他們都堅持到底,才終於獲得輝煌成果。”

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事?如果能利用種種挫折與失敗,來驅使你更上一層樓,那麼一定可以實現你的理想。

教授們都知道,從學生對於成績不及格的反應可以推測他將來的成就。拿破侖·希爾在大學授課時,曾把畢業班的一個學生的成績打了個不及格,這個打擊實在很大,因為那個學生早已做好畢業後的各種計劃,現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難堪。他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畢業時才拿到學位。第二是不要學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時,他一定很失望,甚至對拿破侖·希爾不滿。拿破侖·希爾猜得不錯,他真的理論來了。拿破侖·希爾說他的成績太差以後,他自己也承認對這一科下的功夫不夠。“但是,”他繼續說:“我過去的成績都在中等水平以上,你能不能通融一下,重新考慮呢?”

拿破侖·希爾明確表示辦不到,因為這個成績是經過多次評估才決定出來的。拿破侖·希爾又提醒他,學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經送交教務處的成績單,除非這個錯誤確實是由教授造成的。

知道真的不能改以後,他顯然很生氣。“教授,”他說,“我可以隨便舉出本市50個沒有修過這門課照樣成功的人,你這科有什麼了不起!幹嘛讓我因為這一科就拿不到學位?”

他發泄完了以後,拿破侖·希爾靜默了大約45分鍾,他知道避免吵架的好方法就是暫停一下。然後拿破侖·希爾才對他說:“你說的大部分都很對,確實有許多知名人物幾乎不知道這一科的內容。你將來很可能不用這門知識就獲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這門課的知識,但是你對這門課的態度卻對你大有影響。”“你是什麼意思?”他反問道。

拿破侖·希爾回答他說:“我能不能給你一個建議呢?我知道你相當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覺,我也不會怪你。但是請你用積極的態度來麵對這件事吧。這一課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地培養積極的心態,根本做不成任何事。請你記住這個教訓,五年以後就會知道,它是使你收獲最大的一個教訓。”

幾天以後,拿破侖·希爾知道他又去重修時,真的非常高興。這一次他的成績非常優異。過了不久,他特地向希爾致謝,讓希爾知道他非常感激以前的那場爭論。

“這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無窮,”他說:“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我甚至慶幸那次沒有通過。”我們都可以化失敗為勝利。請你從挫折中汲取教訓,好好利用,就可以對這個失敗泰然處之了。

拿破侖·希爾說過:“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實例。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學習吧。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生平庸的解釋不外是‘運氣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