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汪丁丁:《經濟發展與製度創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2 。 王國剛:《國有股減持透析》,載《經濟管理》,2000(7)。
33 。 楊君宏、杜念中:《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
34 。 葉銀華:《家族控股集團、核心企業與報酬互動之研究———台灣與香港證券市場之比較》,載《管理評論》(台灣),1999年(18-2)。
35 。 周業安:《金融抑製對中國企業融資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載《經濟研究》,1999(2)。
36 。 張紅軍:《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理論及實證分析》,載《經濟科學》,2000(4)。
37 。 張維迎:《所有權、治理結構與委托代理關係》,載《經濟研究》,1996(9)。
38 。 鄭紅亮:《公司治理理論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載《經濟研究》,1998(10)。
39 。 朱武祥:《股票市場對非流通股比例的價格反應》,載《經濟研究》,1999(5)。
40 。 周東華:《國有股減持的運作要點和業務機會》,載《亞商專題研究》,2000(4)。
41 。 奧村宏:《日本的法人資本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42 。 佩格爾斯:《日本與西方管理比較》,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43 。 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44. Berle A A JR,Means G C。 The Morden Corporate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MacMillan,1932
45. Brickley J A,Lease R C,and Smith Jr C W。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monitoring of manag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20):267~291
46. David L,Kang,Aage B,Sorensen。 Ownership organiz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Annual Reviews,Sociology,1999(24):121~144
47. Demsetz H。 Lehn K。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ny,1995(11):1155~1177
48. Easterbrook。 Frank H。,Two agency-cost explanations of divi-den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4(74):650-659
49. Fama,Eugene,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88~307
50. Holderness,Cliflord G。 Dennis P。 Sheehan。 The role of major-ity shareholders in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317~346
51. Jensen M C,Mec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nstant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