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挽聯集·追思寄語(3 / 3)

“一點素心,三分俠氣,伴你一蓑煙雨任平生!”

借用幾天前北京師範大學“感動師大”的頒獎詞:“當眾聲喧嘩的網絡將‘布鞋院士’的盛譽簇擁向您,您卻獨盼這熱潮退卻,安靜地做一輩子風輕雲淡的‘技術宅男’。”您在生活中就是這樣一個低調質樸的人,低調到我們學生都沒注意到您的質樸……不知不覺竟忽略了那雙熟悉的“布鞋”。或許這種低調質樸早已深入人心。

—胡容海 北師大2014級博士

每個周五是學術交流會的日子,這一次原定在晚上。因事先得知李老師在外開一個很重要的會,要到晚上很晚才能回來,就和幾位同門商量了一下把會議臨時取消了,怕打擾李老師就也沒有再告知他。晚上7點半左右,李老師很生氣地給我電話:“你們人呢?我在會議室都等了快半個小時了!”我當時非常緊張,就把取消的原因解釋了一下。他訓話說:“會議取消也不通知我,我是特意從會場溜回來的……你該做的事都要做,你認為我參加不了,我就真的參加不了嗎?不要用你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別人的。”恩師的這句話,我至今銘記

在心。

—李小英 中科院遙感所2003級博士

忘不了您的有教無類。即使是一個本科生的郵件,您都會認真回複;無論背景如何,隻要願意讀,您都願意接收……

忘不了學生小組會,無論多忙,您都會趕到會場認真聽大家的報告……

忘不了畢業後,每次找您彙報工作的最新進展時,您盡管已很疲憊,但您和師母對我取得的成績還是非常欣慰的,這總會給我帶來無窮的信心和動力……

忘不了尺度研討會上,您問我“尺度”的含義、尺和度有什麼區別時的我的窘迫。雖然我都是別人的導師了,在您麵前,我仍然是個學生……

忘不了科學網上,您活躍的痕跡。涉及麵五花八門,很多看法其實我是不太懂的,但是讓我意識到其實做學問不僅是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思路應該更開闊……

忘不了的還有很多,不想忘卻,以作懷戀……

—黃華國 中科院遙感所2004級博士

李老師就像是一個慈祥的老者,言語之間流露出無限的平易近人。有一次例會是在遙感所晚上召開,李老師好像記錯了時間,在我們到達會議室的時候李老師已經提前很多時間到了。由於會議室還沒有開門,李老師就一直在會議室門口等著。我們覺得挺不好意思就向李老師道歉,李老師卻反而向我們道歉說是他把時間記錯了。

……您對我們的關心無處不在。記得2011年去您家裏取留學推薦信臨走時,您還從屋裏拿了幾個大蘋果塞到我的袋子裏,並囑咐我平時學習工作壓力大,更需要多吃些水果……

—倪希亮 中科院遙感所2010級博士

2015年1月13日,北京

上次見李老師是2014年9月21號晚上。因有著急的事情找他簽字,晚上9點半跑到李老師的家時,已經熄燈了。門開了,李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請進,辛苦你了。”李老師拿過材料,很認真地看,並用筆在材料上修改,改完之後簽好字。李老師和我講“健康大數據”的知識,讓我們以後關注這方麵的知識。我當時沒有帶本子,李老師從裏屋裏拿出來一個很可愛的粉色的本子,送給我,笑著說:“以後出門帶著本子,記點東西。”

我準備要走了,李老師說等一下,便去裏屋取來一個袋子,裏麵裝滿奇怪的核桃和幾個很大的蘋果,說這個你拿回去吃,還有曹老師……他走在前麵給我開門,說這是應盡的待客之道。他一直把我送到電梯,電梯門關之前,又說了一句:“辛苦了。”

—田海靜 中科院遙感所2011級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