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唐安寶、何淩雲:《人民幣彙率傳導機製的有效性分析》,載《國際貿易》2007年第10期。

[62]吳美煥:《20世紀90年代美國貨幣政策及對我國目前的啟示》,載《特區經濟》2007年第6期。

[63]吳曉靈:《國際收支雙順差下的我國貨幣政策》,載《中國金融》2007年第1期。

[64]謝婷婷:《貨幣政策規則的理論綜述與啟示》,載《商場現代化》2007年第1期(上旬刊)。

[65]熊鵬、王飛:《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有效性減弱的原因分析》,載《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5期。

[66]翟立宏、趙天榮、劉嘉漢:《西部地區金融體係的現狀與發展》,載《經濟體製改革》2007年第4期。

[67]張建梅:《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透析》,載《科技信息》2007年第10期。

[68]張凱等:《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載《廣西農村金融研究》2007年第4期。

[69]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課題組:《我國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問題》,載《中國金融》2007年第21期。

[70]周衛輝:《1984~1997年我國通貨膨脹下的貨幣政策概況分析》,載《高校社科動態》2007年第2期。

[71]張秀清:《試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載《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年第6期。

[72]蔣瑛琨、劉豔武、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製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載《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73]馮曉明:《“中國適宜采取以通貨膨脹為目標的貨幣政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什金教授專訪》,載《國際經濟評論》1999年第5期。

[74]孫太清:《從有效需求不足到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流動性陷阱”》,載《財政研究》2002年第4期。

[75]許祥泰:《利率市場化要求的國債市場基本條件》,載《經濟研究參考》2001年第23期。

[76]裴平、熊鵬:《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滲漏”效應》,載《經濟研究》2003年第8期。

[77]王誌強、王雪標、王振山:《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非結構化經驗分析:來自中國的證據》,載《預測》2004年第5期。

[78]路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及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載《財經問題研究》2004年第6期。

[79]陳飛、趙昕東、高鐵梅:《我國貨幣政策工具變量效應的實證分析》,載《財經研究》2002年第10期。

[80]孫明華:《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製的實證分析》,載《財經研究》2004年第5期。

[81]王雪標、王誌強:《擬單位根過程的漸近性質》,載《應用概率統計》2002年第4期。

[82]周英章、蔣振聲:《貨幣渠道、信用渠道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中國1993~2001年的實證分析和政策含義》,載《金融研究》2002年第9期。

[83]王鈺、王穩:《建立和完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體係的思考》,載《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84]楊小娟、熊勇剛:《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實證分析》,載《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85]王國鬆:《通貨緊縮下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信貸渠道實證分析》,載《統計研究》2004年第5期。

[86]謝平:《中國貨幣政策分析:1998~2002年》,載《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

[87]冀愛華:《商業銀行行為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作用的實證分析》,載《金融經濟》2007年第8期。

[88]王進才:《我國金融結構對貨幣政策傳導影響探析》,載《現代商業》2008年第9期。

[89]李靜:《貨幣政策傳導中的路徑扭曲和利益博弈》,載《世界經濟情況》2008年第2期。

[90]蘇亮瑜:《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製及盯住目標選擇》,載《金融研究》2008年第5期。

[91]戴媛:《托賓q與公司財務杠杆、業績及股票價格的相關性研究》,載《科技廣場》2008年第6期。

[92]白雲濤、陳建付:《我國近年來貨幣信貸政策實踐及其取向——伯南克和布林德CC-LM模型在我國目前條件下的適用性》,載《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93]朱正清、黃靜茹、邵磊:《羅伯特·盧卡斯經典著作簡介》,載《經濟學動態》1997年第8期。

[94]黃國石:《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載《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95]辜嵐:《從貨幣傳導機製看日本貨幣政策的失效》,載《世界經濟研究》2004年第11期。

[96]秦嗣毅:《日本貨幣金融政策的演變》,載《現代日本經濟》2003年第1期。

[97]王德忠、秦麗:《我國利率傳導機製區域異化的內生邏輯》,載《財經科學》2008年第9期。

[98]劉淄:《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下利率、彙率傳導途徑》,載《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99]唐安寶、何淩雲:《人民幣彙率傳導機製的有效性分析》,載《國際貿易》2007年第10期。

[100]戴根有:《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製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1]張洪武:《金融市場的發展深度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載《期貨日報》2003年9月10日。

[102]任建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效果的實證分析》,載《金融與經濟》2008年第5期。

[103]靳澤慧:《論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現狀、阻力與對策》,載《金融經濟》2007年第16期。

[104]馮丹:《20世紀90年代以前拉美國家金融壓抑的狀況及其影響》,載《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2期。

[105]王小麗:《從金融抑製與金融約束角度看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載《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4期。

[106]黃振華:《中國利率市場化難在何處》,載《當代經濟》2005年第8期。

[107]毛劍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及其強弱的實證研究——基於1978~1999年的計量分析》,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108]任嘯:《中國貨幣政策傳導的製度分析》,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109]盧慶傑:《貨幣政策傳導機製比較研究》,複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110]張洪武:《金融製度與貨幣政策傳導機製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111]劉豔武:《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與選擇》,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