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勝利後的左右為難(1 / 2)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高緯不由自主的背出前世讓他痛恨至極的《兵車行》當初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背誦作業,可廢了老鼻子勁了,尤其是這首老杜的《兵車行》,就差將他逼得頭懸梁錐刺股了!

從那以後高緯就恨上了古人 ,尤其是古代文人,閑著沒事瞎逼逼什麼,害得老子晚上睡不好,白天語文課心髒一直砰砰直跳還盡量低下腦袋,縮小身子,生怕老師點到自己!

當然這種時候老師一般不會放過他,然後在一眾幸災樂禍的目光中走出教室在走廊中繼續背誦!

要說高緯喜歡的古代文人也不是沒有,就比如屈原同誌,慷慨激昂,視死如歸,一腔碧血丹心光耀千古投江自盡,為我們廣大莘莘學子留下了三天的假期,雖然這三天中有兩天攤上周末,攤不上周末也要補課,但畢竟還是多放了一天假,對於屈原同誌這種舍己為人,而且恩澤千年的壯舉,高緯必須在端午節多吃幾個粽子表達自己的拳拳敬意!

不過自從上了高中,高緯就由愛轉恨了,不但要背誦《離騷》、《國殤》,假期還他媽被老師悄悄取消了,至於粽子,老子已經三年沒有嚐過粽子是什麼味了!

想想高中,這都是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血淚史啊!

算了,還是不想了,高緯微微抬起頭仰望天空,也不知那句抬頭看天就能讓眼淚流回去是不是騙人的,眼前收屍的這一幕老子實在看不下去了!

“殿下這首詩一氣嗬成,文采斐然、字字珠玉,當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詩,當為傳世名篇,千年不朽,諷刺時事而托為征夫問答之詞。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小雅》遺音也。篇首寫得行色匆匆,筆勢洶湧,如風潮驟至,不可逼視。以下出點行之頻,出開邊之非,然後正說時事,末以慘語結之。詞意沉鬱,音節悲壯,此天地商聲,不可強為也。”

段韶就站在高緯身邊,聽到這詩不禁心頭一跳,太子這是又要抽什麼風,大軍剛剛大勝一場,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候,等到皇帝鑾駕抵達洛陽,就會召集群臣商議西征周國,可就在這時高緯偏偏作了一首窮兵黷武的政治諷刺詩,詩中雖然以武皇、秦兵為跋,盡言關中之事,借古諷今痛述周國殘暴,關中百姓被周國驅使如同雞犬名不聊生,這本該在誓師出征時吟唱,以狀軍威,證明齊軍西征乃是替天行道的正義之舉!

但高緯偏偏加了一句“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這意義可就微妙了!

漢家山東二百州就是崤山以東,這不就是如今大齊的國土嗎?

千村萬落生荊杞,既然都千村萬落生荊杞了,萬裏國土荒無人煙,無人開墾還要西征,那可就是窮兵黷武了!

高緯隻是因為看到戰場慘烈有感而發還是不讚同西征借詩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意圖,段韶不清楚,隻簡單的誇讚幾句他詩做得好,對詩中的言外之意絕口不提!

段韶裝糊塗,但斛律光卻是直耿性子,直接就對高緯道:“殿下憐惜百姓,想要修生養民乃是江山社稷之福,但如今周國元氣大傷,實乃千古難逢的好機會,待陛下駕臨洛陽,老夫親自請命領兵作戰,隻需十萬精兵老夫就能攻破潼關、函穀關,兵驅長安,踏平關中!”

斛律光是軍事家,卻不是政治家,更加不是政客,先不說能不能西征,就算要西征領軍的也絕不會是斛律光,甚至這次救援洛陽的主要將領都不能參加,功高震主對誰都不是一個好現象!

“斛律將軍勇氣可嘉,實在大齊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隻是西征之事還需再議!”高緯的確是不想再打了才背出《兵車行》,他本來指望段韶接話,沒想到老家夥裝傻充愣,反倒是斛律光站出來了,不過也沒關係,隻要有人接話就能把剩下的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