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增值性
人們對信息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歸納、推理、計算,得出新的結論,形成決策方案,指導人的行為,從而獲得收益,這就是信息的增值性。有時用於某種目的的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價值耗盡,但對於另一種目的可能又顯示出新的用途。信息的增值性在量變的基礎上可能產生質變,在積累的基礎上可能產生飛躍。如天氣預報的信息,預報期過後似乎就不再有用,但和各年同期天氣比較,總結變化規律,驗證模型卻是有用的。再如某服裝公司某年在初冬時通過與氣象局的聯係,得知當年冬季很可能出現暖冬現象,於是公司重點安排薄型冬裝的生產,結果當年冬季該企業的服裝十分暢銷。
【相關鏈接8-1】
“空調指數”、“啤酒指數”、“情緒指數”,這些稀奇古怪的指數你可能頭一次聽說,但他們都和氣象信息服務有關。德國商人發現,夏季氣溫上升1攝氏度啤酒銷量就會增加230萬瓶,氣象公司便開發出“啤酒指數”,作為啤酒廠調整產量的重要參數;日本商人發現夏季30攝氏度以上的氣溫多一天,空調銷量即增加4萬台,氣象公司便發明了“空調指數”。類似的還有“巧克力指數”、“黴變指數”、“感冒指數”、“支氣管哮喘指數”等等與生產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氣象服務信息。筆者最近從國家氣象中心專業氣象台了解到:我國也正在大力開發“氣象經濟”,一個巨大的氣象信息服務市場正在孕育之中。
三、信息價值的定義
信息價值的定義是信息定義和信息性質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信息價值有兩種衡量方法:第一種是按所花的社會必要勞動量計算,這種計算方法和其他一般產品價值的計算方法一致,即信息產品的價值等於生產該信息所花的成本加上利潤。第二種是按信息的使用效果衡量,是在決策過程中使用了該信息所增加的收益減去獲取信息所花的費用。
第二節 管理信息係統
一、管理信息係統的概念
管理信息係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MIS)是指企業(組織)者進行信息的搜集、加工、儲存、傳遞、更新的係統,由一係列專門的人員(信息管理人員)或部門組成,有自己的工作製度,在任何企業都存在,即使沒有計算機也存在這個係統。對企業而言,管理信息係統隻有優劣之分,而沒有有無之分。“管理信息係統”一詞最早出現在1970年,由瓦爾特·肯尼萬(Walter.Kennevan)給它下了一個定義:“以書麵或口頭的形式,在合適的時間向經理、職員以及外界人員提供過去的、現在的、預測未來的有關企業內部及其環境的信息,以幫助他們決策。”顯然,這個定義是出自管理,而不是計算機。它沒有強調一定要用計算機,它強調了用信息支持決策,但沒有強調運用模型。
隨後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管理信息係統的概念不斷更新,管理信息係統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更強大的功能,並且與計算機技術密不可分。
現在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管理信息係統:管理信息係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訊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搜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維護,以企業戰略競優、提高效率和效益為目的,支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製、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係統。
這個定義也說明管理信息係統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係統,而是把人包括在內的人機係統,因而它是一個管理係統,是個社會係統。管理信息係統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學科,它引用其他學科的概念,把它們綜合集成為一門係統性的學科。
它麵向管理,利用係統的觀點、數學的方法和計算機應用三大要素,形成自己獨特的內涵,是一門係統型、交叉型、邊緣型的學科。
【小貼士】
很多人認為管理信息係統就是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龐大技術係統,通過我們對以上概念的學習,大家應該糾正這一誤解。雖然管理信息係統是以人為主導的,技術手段能有效地促進信息儲存、加工與傳遞、利用的效率,但技術手段在何種程度上發揮作用仍取決於人的觀念或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