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講授管理學基本理論。有同學可能會想,管理實踐性極強,又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是否存在邏輯性較強的理論體係呢,或者是否有必要花力氣去學習這些理論呢?
你認識的一個老板,沒學過管理理論,生意照樣做得挺好,而一個MBA,管理能力也未必強。又或者管理理論一定很晦澀枯燥吧。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高興,因為你是帶著真誠探索和批判性思維的態度在學習了!我們也期待著通過老師的講解、你自身的認真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了本章之後,你不僅形象地認識、認可了管理科學,更體會了社會科學的人文魅力,由此激發你更多地學習社會科學,並逐步養成以理性態度觀察社會、解決問題的習慣。
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性質的組織,其具體管理業務的方法和內容很不相同,由此形成了許多專門性的管理學科。這些學科除了企業管理外,還有學校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工業管理、農業管理、科技管理、財政管理、社團管理、國民經濟管理等等。這些管理學科的基石就是管理學。管理學是一門研究一般管理理論和原理的科學,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則、基本思路是各類管理學科的概括和總結。在管理學界,有一句名言:“管理的精髓是思想。”近一百年來隨著企業的擴張、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管理學、企業管理思想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不僅是實踐的理性總結和升華,也是進行企業管理實踐不可缺少的指導思想和思維方式,所以,切不可片麵強調管理的實踐性而忽視管理理論的價值。尤其是作為現代社會的青年一代,更應對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節 管理的性質和特點
一、管理的概念和性質
(一)管理的概念
什麼是管理?目前尚無被普遍認可的、較權威的概念,最近七十多年中有許多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對管理進行了定義,我們選取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1.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
2.管理是通過其他人的工作達到組織的目標。
3.管理就是協調人際關係,激發人的積極性,以達到共同目的的一種活動。
4.管理就是決策。
綜合前人的研究,本書將管理作如下定義:管理是通過信息獲取、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製、創新等職能的發揮來分配、協調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以實現單獨的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
【思辨策劃DIY 2-1】
管理概念多元化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
(二)管理的屬性
管理的性質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1.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我們可以把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簡單地定義為:管理中表現出的不因國家、民族、社會體製不同而不同的共性是管理的自然屬性,管理中表現出的因國家、民族、社會體製不同而不同的差異性是管理的社會屬性。產生管理二重性的原因是因為生產本身具有二重性,生產過程是生產力(自然屬性)和生產關係(社會屬性)的統一,生產過程中涉及技術、原材料、工具等,對這些因素進行協調的思路和方法在不同國家、不同社會體製下都是相同的,表現為自然屬性,同時生產中還涉及人與人的協調、人與物的協調,其協調的思路和方法在不同國家、不同社會體製和民族文化背景下會有所區別,表現為社會屬性。
【實例2-1】
日本企業分工方法和美國企業分工方法的區別
日本企業的分工較模糊,有一些工作遊離於部門之外,因為日本人受到家族式傳統文化的影響,民族凝聚力極強,以廠為家,分工模糊能較好地均衡各部門的工作量,避免資源浪費、忙閑不均,按時完成工作。而美國是一個崇尚個性、注重契約的國家,因此企業的所有工作都有明確的責任部門,員工都會與企業簽訂細致的勞動契約,工作過程中如果上司要求員工幹勞動契約之外的工作,員工可以拒絕。美國人注重明確工作責權利,確保理順內部關係,使企業有序運作。
此外,由於受民族家族文化的影響,日本員工對企業十分忠誠,視跳槽為背叛,於是日本企業的管理者在企業內采用輪崗的辦法,使員工在滿足忠誠於企業的心理需要的同時,也感受到工作的新鮮感、樂趣,學到多種技能,並加強了部門間的理解和溝通。日本企業在業務不景氣、人員過剩時一般不輕易解聘員工,而是采用員工輪流工作等辦法,大家與企業共渡難關。美國企業則在業務收縮時解聘員工,但會按照契約給予賠償,美國企業對跳槽員工的態度是“既不當朋友也不當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