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現代企業概述(1)(1 / 3)

現實生活中,“企業管理”這個詞對大家來說應該不陌生,但學習企業管理應該從何入手?何謂“企業”?具備什麼樣特征的組織才是企業?企業有哪些類型?企業是如何發展而來的?企業創立、企業信息發生改變以及企業解散、破產是否需要辦理相關手續?企業管理的對象是企業,因此要係統學好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必須了解和掌握有關企業的社會和法律基礎知識。

第一節 現代企業基本概述

一、企業的來源、概念及特征

(一)企業的來源

社會化勞動程度、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商品經濟發達程度決定了人類社會不同的生產組織形式,企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隻能以氏族為基本經濟單位。進入奴隸社會,生產有了一定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大批奴隸在奴隸主的驅使下進行勞動,奴隸主的莊園、作坊是其基本經濟組織形式。到了封建社會,商品經濟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基本上還是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一家一戶的家庭和手工業者的作坊是基本的經濟單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以後,特別是18世紀60年代產業革命的興起,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市場進一步擴展,出現了資本家出資雇用大批工人和購買其他生產資料、以工人共同勞動為基礎、組織高度社會化勞動的生產經營企業。此時,企業成為了基本的經濟單位。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同樣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因此,其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企業。

(二)企業的概念

企業是指從事商品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產品或勞務滿足社會需要並獲取盈利,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法人資格並依法設立的經濟組織,是現代經濟社會的基本單位。

(三)企業的特征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與其他非企業形式相比較,具有如下特征:

1.經濟性

企業首先是作為現代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單位而產生的,是由一定數量生產要素在特定組織形式下有機結合而成的獨立生產經營體係,企業活動必然以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經營或包括提供勞務等第三產業為主要內容。企業作為經濟組織這一特征,有別於政治組織、行政組織、群眾組織等不從事經濟活動的非經濟組織。

【思辨策劃DIY 1-1】

學校、醫院是否屬於企業範疇?超市、商場是否屬於企業範疇?

2.營利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行為的一般特征在於利潤的極大化,即企業總是力求在若幹備選方案中,選擇能夠給企業帶來最大收益的方案,以使其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極大化。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和獨立的商品生產經營者,企業隻有取得利潤,一方麵使國家財力增長,使宏觀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另一方麵為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才能保證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濟行為的利潤極大化目標不僅是合理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說,營利性是企業最本質的特征。

我們應對企業的營利性有正確的認識,事實上企業營利目的應更全麵地描述為“謀求長遠利益最大化”。因此,即使是在商言商,商人也應當樹立“慎終追遠”的價值觀念,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殺雞取卵。而應當著眼於企業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以誠信為基本經商原則,以踏實的付出謀求回報。

3.組織性

企業要采取一定的組織形式,將人、財、物等生產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進行生產、流通和服務等活動。也就是說企,業是一個組織體。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獨資企業,都有一定的組織形式,都是一個組織體。

4.社會性

企業既是一個經濟組織,也是一個社會組織。一方麵,企業的經濟行為受到許多社會因素的約束和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社會製度、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消費習慣、文化差異和傳統習俗、競爭對手的競爭策略等,企業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各個社會集團和個人對企業的不同要求,才能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麵,企業作為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生產力的代表,它對社會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等方麵,都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5.穩定性

企業有合法的企業名稱和相對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而不是流動的、臨時的。

【思辨策劃DIY 1-2】

個體工商戶是否是企業?它與個人獨資企業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