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4 成果轉化(3 / 3)

●評價企業研究機構的另一標準是研究水平,主要衡量標準是國際一級科技刊物的論文數、高質量的基礎發明專利數、重大創新產品獲獎數等等。這方麵,國際一流企業的研究機構也是非常強的,從大型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的人,在國際各標準化組織中最活躍的人中,就可以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聯想研究院在此方麵可以說是少得可憐,不要說與國際企業比,就是與國內研究所比也差很多。舉個實際例子:如果說“關聯應用”技術還算是企業研究院該做的事,首先是這類項目太少了,應該有20個~30個這種級別的項目;其次是該項目的水平也非高水平項目,仍屬於應用層技術。IBM研究院在研究如何在芯片中采用銅技術,就是三星的研究所也不乏MPEG-2、MPEG-4、MPEG-7的專利擁有人。

●聯想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有一個觀點,我把它稱作“技術後移論”。

意思是隨著事業群/事業部研發的水平提高,研究院的研發水平向後端更深層移動。這個觀點是對的,但我認為現在這個目的不但沒達到,反而在向相反方向移動,即研究院越來越多地代替事業部做研發。服務器、手機、無線通信、安全產品等方麵的工作,國際廠商都是放在事業部層次來做的,甚至很多國際廠商事業群/事業部級的研發已經遠超過聯想研究院的研發工作。我在日本參觀夏普集成電路事業群研發(不是集團研究中心)時,非常驚訝地看到他們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閃存技術、嵌入式技術、LCD周邊電路、CCD/CMOS芯片、模擬IC、集成電路係統、IC卡等等,所有這些技術都能提供IP core、Library、CAD布線、標準中間件、測試、模擬、打包等設計支持。這些技術直接支持它的LCD高端電視業務、手機業務、數碼相機業務、遊戲機業務等。在這些方麵,聯想研究院的差距確實是太大了。

基於以上理由,我認為聯想研究院沒有培育出將聯想從運作型企業提升為技術驅動型企業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在骨幹人員的構成、研發經驗、研發水平方麵均差距甚大,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條件不太可能得到根本的轉變。故此,聯想研究院目前仍然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搞得不好仍有被關停並轉的可能存在。

第7章 關聯應用

聯想研究院院長賀誌強帶領院長室全班人馬和各實驗室主任到美國考察了一番。在參觀了各大公司後,他們逐漸形成一些共同的想法。回國後,他們通過討論,漸漸形成了對研究院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雛形。正是這些想法雛形形成了後來的一個計劃——B計劃。之所以叫B計劃,隻是因為常開會的會議室名字叫“Berkeley”。

廠商聯盟高峰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5號樓舉行。這個昔日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地方,今天被用來見證一次曆史事件。聯想總裁楊元慶、TCL董事長李東生、康佳總裁侯鬆容、海信副董事長夏曉東、長城總裁盧明出席了此次會議。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人——信息產業部的婁勤儉副部長、主管標準的韓俊副司長出席會議。

閃聯標準是聯想有史以來比較有意義的研發動作。之所以說它有意義,是因為它將來在市場上不一定全麵成功,隻要是局部或者某段時間的成功就有意義。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應該把它看作是一次很好的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