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大明最後一批千料戰船(1 / 2)

錢龍錫摸不清沈大虛實,不過對方出示的錦衣衛千戶印跟令,皆是做不得假的,假貨瞞不了內閣次輔的法眼。

去向王承恩求證?

他敢麼?

以前的他,或許敢,現在還真不敢。王承恩從小陪著崇禎長大,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太監。

崇禎皇帝在這裏布局?布局什麼?

難道為錢?

一想到鄭芝龍在把持海貿而迅速積累起來的身家,錢龍錫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答案。

萬曆三大征之後,國庫就空了,朝廷一直缺錢,海上貿易每年為各家族帶來上千萬兩白銀的收益,若是得了這份收益,有充足經費,朝廷的困局就能得到有效解決。

利用沈越這樣一個跟朝廷沒有任何關係的人來做這事情,背地裏卻有支持,即使出了問題,各大豪門也不會擰成一股繩跟皇帝鬧騰,最後皇帝再出麵收拾爛攤子。

好計謀!

錢龍錫越想越覺得自己分析出了事情的真相,讓他疑惑的是,崇禎能有這樣的心機?他可是在崇禎朝當了三年多的次輔,自認為對於皇帝還是了解的。

他哪知道,沈大離開錦衣衛二十多年,更不會知道,沈大有如此大的膽子借著王承恩跟皇帝名義來欺騙他!

對於錢龍錫跟沈大之間的事情,沈越並不知道。

定海衛指揮衙門在舟山島,有著汽車的時代,這座有400多平方公裏的島,並不算大,環島一圈不過兩三個小時的事,在這時,倒顯得大了。

舟山島上,不僅有著舟山中中千戶所,舟山中左千戶所,還有指揮衙門,不僅擁擠反而還顯得地廣人稀。

指揮衙門靠近中中千戶所,也有十數裏距離,沒有衛星地圖,沈越對周圍環境絲毫不熟悉,何況他也不曾上過這島。

“賢侄,前麵便是舟山中中千戶所,大型戰船盡皆停靠在這邊。”馮震對於舟山情況很是清楚。

舟山島並非一馬平川,不過海邊倒也平坦。

沒有地圖,沈越摸不清方向,從定海縣城乘船花了快兩個小時才到舟山島,到了中午時分,才趕到舟山中中千戶所。

一個有些破舊的小鎮,便是千戶所,已是中午時分,卻很少見炊煙升起,不少老婦坐在房簷或樹的陰影下縫補漁網或搓繩,家家戶戶房簷下,都是掛著魚幹。

“島上多山,土地少,軍戶主要靠捕魚跟曬鹽為生……”看到沈越眼中的疑惑,楊山解釋道。

沈越釋然。

朝廷鹽鐵壟斷,這上麵的軍戶,每年都得按照朝廷要求曬出足夠鹽,甚至過得比其他地方軍戶更慘。

現在倒也不是悲天伶人的時候。

眾人隨意吃了些幹糧,便往海港碼頭去。

橫穿過不長的街道不多遠,便聽到隱隱傳來的海浪聲。

再往前走不多時,便看到一片桅杆林,遠遠望去,青石鋪就的碼頭前,密密麻麻停著一片黑色的戰船,戰船上麵隻有光禿禿的桅杆,沒有風帆。

中間是無帆的大船,兩邊則是成片的小船,隻有大船旁邊少量四百料的座船上,更更小的單桅船上,掛著收攏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