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語境下的中國水彩畫藝術(3 / 3)

王湧借鑒中國畫水墨畫“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借景抒情,突出畫麵的寫意性。其作品《花》《光》《五彩尊》等都充分體現其追求的意境美、以虛寫實的朦朧之趣,給人以美的享受。柳毅水彩畫注重虛實相生的如夢似幻的意境表現,追求心靈情感的表達。他的代表作品《水隨天去》水鄉霧靄的薄光在他筆下宛若天際。他以清新淡雅的色調、簡練的筆觸,營造出朦朧縹緲、天水一色的江南水鄉詩般的意境。

3.追求裝飾風格

追求裝飾美感是當代水彩畫藝術尋求現代感的又一發展趨勢,一些水彩畫家在作品上運用了更多形式感的構圖方式,以及平麵化的造型手段,更為鮮明的色調和整合一致的形態變化,賦予其全新的、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裝飾風格的水彩畫湧現了很多優秀作品。李白丁的水彩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美感,將視覺元素作為色塊加以整理和安排,給予風景繪畫以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黃華兆的色彩變調處理、平麵的層疊劃分及構成化的分割重組等造型手段運用得恰到好處,形成視覺元素組成之後的離奇玄妙。劉亞平的作品《老屋係列》,構圖采用變形手法,幾何型的色塊勾勒出江南水鄉人家,運用重複性元素水漬邊線的勾勒,具有極強的裝飾效果和形式感。梁鋼的水彩畫體現了他對中西藝術的比較與融合。在他的創作中融入很多裝飾的造型手段,如形態的剪切與複合,平麵的層疊錯位等,《音樂季》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楊培江《夢蓮傳說》係列作品中以簡練誇張的人物造型以及高度平麵概括變形的植物形象,傳遞奔放、意趣的裝飾效果。孫浩在作品《網絡》《世紀風景——破》等中更在水彩畫作品中嚐試純平麵形式的探索,運用水彩語言表述平麵裝飾性美感,不失為較獨到的探索方向。

4.體現抽象造型

抽象形象具有獨特的含義不確定性的特點,它的藝術魅力在於並不直接表述某一具體物象的特征,而表述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具有更廣泛的包容性和內涵。在這類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往往需要調動起更多的感官作用和想象空間。一些水彩畫家在造型創新的過程中運用更為抽象的造型語言用以抒發情感,不拘泥於某種具體的表現形式,將感知與理念的凝結作為畫麵重心,以高於具體物象的方式實現畫麵的更強的視覺衝擊力,這無疑成為水彩形式語言的拓展和觀念的轉變。

叢如日的抽象作品《變奏》中尋求一種心靈的表達,畫麵不再表現具體物象,而讓人做哲理性的思考,為人們提供一個充分想象的空間。鍾鈴的水彩畫《渡過黃色》利用抽象藝術的手法,用色洗練概括,用筆揮灑自如,探索出適合各自的個性表現形式與獨特藝術語言。朱大白的作品《巷》采用了抽象的造型手法,有意模糊對象的具體形象。大小變化的方形筆觸以及斑駁的色塊,使作品成為一件讓人賞心悅目的畫作。平龍在作品中大膽抽象了點線麵作為形式化的抽象語言,運用分割、透疊、融合等多種抽象造型手段塑造平麵形象複雜變幻的抽象效果。

當代水彩畫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方法,已為中國水彩畫藝術創作拓展了多樣化發展的巨大空間。當代中國水彩畫家的精神和成就,會極大地影響我們這一代水彩畫新人,給我們以很大的啟迪,並激勵我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水彩的研究、學習和探索之中。水彩畫在中國還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水彩畫將進入更為廣闊的藝術領域,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於平,劉大為,範迪安.中國百年水彩畫集1905—2006[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王雙成,張克讓,蔣振立.中國水彩畫圖史[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

[3]黃鐵山,詩迪.藝術觀潮——中國水彩名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4]周剛.水彩畫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