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更為具體和實際的啟發是,許多合唱指揮同時身為學校教師,那麼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日常教學與合唱指揮在功能行為上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二者的施控主體通常都是某一個占主導地位的人,而受控主體通常則是一群有著共同任務的個體組成的相對固定的團體,而製定目標、輸入控製、輸出效果、反饋、比照、調整等諸環節的功能形態上也都大同小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總結心得體會並加強對教師教法的學習,同樣有助於合唱指揮藝術水平的提高和相關思維能力的增強。廣泛涉獵、觸類旁通、合理移植,這就是功能模擬方法給我們的啟示,正所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三)黑箱—灰箱—白箱的方法對創建合唱團或臨時客席指揮具有重要啟發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與人之間更非生而相識。指揮者和每一個合唱隊成員也都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從一無所知到比較了解的過程;推而廣之,指揮者與整個合唱隊也有一個從不了解到逐漸熟悉、磨合的過程。
通常在兩種情況下,指揮者幾乎對整個合唱隊是一無所知的:一是指揮者受命創建一個合唱隊之初,這種情況在一般的機關單位需要組建業餘合唱團時較為常見;一是指揮者臨時擔任一個此前從未合作過的合唱隊的指揮工作,即客席指揮,這一點在某些大型集會或合唱交流活動中較為常見。在這兩類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把這個對於指揮者來說幾乎完全陌生的合唱隊看作一個“黑箱”,這樣,控製論中“黑箱—灰箱—白箱”的方法便對我們提供了極大的啟發:我們同樣可以通過試探、推敲、驗證、總結的方法對其進行逐步了解。例如,先選取一段樂譜,做一段指揮動作,觀察整個合唱隊的反應,進而仔細留意每一個合唱隊員的表現,這樣就會慢慢積累起對這個合唱隊的一些基本了解,開始明白該如何與合唱隊進行合作,這時的“黑箱”就已經變成了一隻“灰箱”。隨著這種觀察了解的進一步深入,“灰箱”會越來越接近“白箱”,這樣指揮與合唱隊就會達到水乳交融,配合無間地地步。
當然,對於臨時客席指揮來說,時間上通常不允許有這樣一個逐步熟悉的過程。但是,比賽或晚會上臨時指揮的通常都是比較專業的合唱隊,每一個成員此前都接受過一定的合唱訓練,而所有的合唱訓練之間總是有著一定共通性的成分在內。比如,識譜的規則、發聲的規則、解讀拍式的規則等,隻要是專業的合唱,陌生的合唱隊與指揮者所熟悉的合唱隊在此方麵沒有什麼區別。指揮者以這些共性的東西為橋梁,實際上已經間接地部分了解陌生合唱隊的一些基本特性。因此,在這種意義上,這個所謂的“黑箱”對指揮者來說,已經是一隻“灰箱”了。經驗豐富的指揮家在臨場指揮中更會進行實時觀察反饋,這就使“灰箱”迅速向“白箱”靠近,從而做到臨時客席指揮,也能遊刃有餘、從容應對。要做到這一點,黑箱—灰箱—白箱的方法當然大有用武之地。
參考文獻:
[1]胡玉衡.係統論·信息論·控製論原理及其應用[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2]海爾曼·舍爾欣.指揮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楊長安.合唱指揮與訓練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4]孫從音.合唱藝術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5]曾廣容.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與哲學[M].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88.
[6]詩經·小雅·鶴鳴.詩經選譯[C].周振甫,譯.中華書局,2005.
[7]周易·係辭上.《周易》譯注[C].周振甫,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許昌學院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