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工作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層麵來展開:
在縱的層麵上,指揮者必須在排練時、現場演出中、正式演出結束後及時了解合唱隊的各種信息。排練的目的正是為了最終的現場演出,這也正是了解合唱隊的演唱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偏差值及原因的最好時機,“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盡量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方為上策。而作為“實戰”,現場演出中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是最典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根據這類即時信息做出現場的控製性調整也是最能考驗指揮者的指揮藝術水準的。正式演出結束後同樣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獲得反饋信息的時機,指揮者千萬不可因為目的達成就此鬆懈,應及時總結、反省演出中的得與失,負反饋與正反饋。“演出後,要對當天的演唱情況及時做出總結,使全體合唱隊員都能對演出有正確的評價。同時,通過總結,言簡意賅地提出新的要求。”如此不斷積累,才能使指揮水平不斷提高。
在橫的層麵上,指揮者主要可以通過四種途徑獲得演唱中的反饋信息:通過指揮者本人的現場觀感、通過與合唱隊員的交流、通過觀眾的觀看反應、通過音樂專業人士觀摩後的批評建議。指揮者本人的現場觀感獲得的反饋信息當然是最及時、最真切、最深刻的,然而,由於指揮者本人身在同一係統之中,其觀察視點往往不能跳出一定的圈子,光靠自己獲取反饋信息是不夠的。合唱隊員作為演唱活動的具體執行者,其反饋的信息是最具體、最有針對性的,指揮者應該主動和每一個隊員進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演唱體會,這樣就能在今後的指揮中做到更加有的放矢。現場觀眾是合唱演出的審美主體,他們在欣賞過程中的反應及節目結束後的評價是評判合唱表演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指揮者一定要重視收集來自觀眾席上的信息反饋,必要時,還可以在節目結束後采取隨機采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搜集這些反饋。“在合唱比賽中,聽眾常常從合唱團的整齊、準確來衡量這個合唱團的音樂素質如何”,如果說普通觀眾大多是從合唱的整體效果和直觀感受出發對演出做出反應的話,那麼在許多比賽的場合,在場的專業人士對演出做出的評判則更為深入細致、見解精辟。作為指揮者,一定要虛心聽取他們的各種反饋意見,表揚的、批評的、建議的,都應該認真反思,總結得失,以利進步。
(二)功能模擬的方法啟示指揮者要善於拓展自己的知識麵和思維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強調藝能專精的社會,於是許多人往往將個人的全部精力和興趣集中到某一個領域某一個方麵某一個點上,這種做法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光有鑽研的深度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之上,還要擴展自己的知識麵,如此才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因為控製論中功能模擬的方法啟示我們,不管外在的差異多麼大,在功能行為上相似的對象都可以看作一類的係統,它們彼此之間都有相互借鑒的價值。“功能模擬把其側重點放到了係統在功能行為上的等效性,因此它模擬的是係統的行為特征。從控製論的觀點來看,導彈打飛機、老鷹抓兔子以及企業跟蹤市場變化這些係統不管性質多麼不同,但它們都具有相似的行為特征,因此它們是同一類係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控製論運用的功能模擬開辟了多麼廣闊的領域。”
因此,對於一位指揮者來說,他不僅要有足夠的音樂修養和藝術修養,還應善於思考,善於借鑒。他必須深刻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善於從其他領域或貌似毫無關聯的事物中發現它們與合唱指揮在功能和行為上的相似性,從而為合唱指揮藝術提供橫向啟示。如園藝學,看似與合唱指揮相去甚遠,其實二者在係統功能行為上還是有共同點的,即都是根據一定的預期目標(一為營造植物形態的美,一為展現合唱人聲的美),將一定的信息(一為培植方式,一為指揮語言)輸入一定的對象(一為花木植被,一為合唱隊員),從而得到一定的輸出結果(一為花木景觀,一為合唱音效)的過程;並且在此過程中,都要根據動作對象的反饋信息(如花木長勢形態與隊員演唱狀態)與預期目標相參照,找出差距,及時調控。在這個意義上,園藝師的許多培植技巧和心得,完全值得一名合唱指揮者認真揣摩和參考。